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1页 |
1.1 非洲水稻种植历史与稻作研究 | 第11-13页 |
1.1.1 非洲水稻的重要性 | 第11页 |
1.1.2 非洲栽培稻的栽培方式与育种历史 | 第11-12页 |
1.1.3 非洲水稻生产面临的挑战 | 第12-13页 |
1.2 非洲新稻的选育与意义 | 第13-15页 |
1.2.1 什么是非洲新稻 | 第13-14页 |
1.2.2 非洲新稻的农艺性状特点 | 第14-15页 |
1.3 非洲新稻抗病虫与非生物胁迫抗性研究 | 第15-17页 |
1.3.1 非洲新稻抗病虫研究 | 第15-16页 |
1.3.2 非洲新稻耐干旱研究 | 第16页 |
1.3.3 非洲栽培稻耐涝研究 | 第16-17页 |
1.4 基因组测序在作物群体遗传演化与功能基因发掘中的应用 | 第17-21页 |
1.4.1 基因组测序的发展 | 第17-18页 |
1.4.2 SNP标记开发及基因型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1.4.3 高通量测序与作物群体遗传演化研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2.1 研究材料 | 第21页 |
2.1.1 研究样本 | 第21页 |
2.1.2 栽培与管理 | 第2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8页 |
2.2.1 试验材料样本的基因组DNA提取 | 第21-23页 |
2.2.2 试材样本的GoldenGate基因芯片检测 | 第23页 |
2.2.3 群体样本的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进化分析 | 第23页 |
2.2.4 群体样本的遗传多样性与分化系数分析 | 第23-24页 |
2.2.5 非洲新稻样本的简化基因组测序 | 第24页 |
2.2.6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分析非洲新稻的血缘模式分析 | 第24-25页 |
2.2.7 非洲新稻农艺性状及耐低氧萌发性的调查 | 第25-27页 |
2.2.8 非洲新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49页 |
3.1 非洲新稻(NERICA-L)的系统进化地位 | 第28-36页 |
3.1.1 样本768个W-core SNP的分型结果 | 第28页 |
3.1.2 群体样本基于768个W-core SNP的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进化 | 第28-30页 |
3.1.3 群体样本基于768个W-core SNP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分化分析 | 第30-31页 |
3.1.4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SLAF-seq)的SNP检测 | 第31-33页 |
3.1.5 非洲新稻血缘模式分析 | 第33-36页 |
3.2 非洲新稻的各农艺性状调查与分析 | 第36-49页 |
3.2.1 非洲新稻各产量相关性状的调查 | 第36-42页 |
3.2.2 非洲新稻耐低氧萌发调查 | 第42-47页 |
3.2.3 非洲新稻2个农艺性状的单标记分析 | 第47-49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9-52页 |
4.1 讨论 | 第49-51页 |
4.1.1 非洲新稻血缘模式与农艺性状遗传解析的重要意义 | 第49页 |
4.1.2 非洲新稻在我国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价值 | 第49-50页 |
4.1.3 耐低氧萌发研究对非洲水稻发展的意义 | 第50页 |
4.1.4 第三代技术在非洲新稻群体研究意义 | 第50-51页 |
4.2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