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政策背景 | 第11页 |
1.1.2 社会背景 | 第11-12页 |
1.1.3 经济背景 | 第12页 |
1.1.4 生态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欧美研究起源与发展 | 第13-16页 |
1.2.2 东亚研究起源与发展 | 第16-17页 |
1.2.3 国内研究起源与发展 | 第17-20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2-2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2 低成本乡村景观整治规划基础理论 | 第24-34页 |
2.1 相关概念解读 | 第24-27页 |
2.1.1 乡村 | 第24页 |
2.1.2 乡村景观 | 第24-26页 |
2.1.3 低成本景观 | 第26页 |
2.1.4 乡村整治规划 | 第26-27页 |
2.2 低成本乡村景观整治规划的基础理论 | 第27-29页 |
2.2.1 景观成本中的经济学理论 | 第27-28页 |
2.2.2 节约型景观理论 | 第28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8页 |
2.2.4 生态型景观理论 | 第28-29页 |
2.3 低成本乡村景观整治规划现存主要问题 | 第29-30页 |
2.3.1 基础理论与规划策略不系统 | 第29页 |
2.3.2 经费欠缺,建设维护能力不足 | 第29页 |
2.3.3 经济基础薄弱,整治规划理念不普及 | 第29页 |
2.3.4 成本控制与实施策略不合理 | 第29-30页 |
2.4 低成本乡村景观整治规划的实施驱动 | 第30-32页 |
2.4.1 国家政策鼓励与政府部门大力实施 | 第30-31页 |
2.4.2 社会积极动员与相关公益援助 | 第31-32页 |
2.4.3 专业人员规划与成功案例推广 | 第32页 |
2.5 低成本乡村景观整治规划的基本原则 | 第32-34页 |
2.5.1 尊重自然景观完整性、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发展 | 第32页 |
2.5.2 建立高效循环景观体系,以人为本,注重功能需求 | 第32页 |
2.5.3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降低工程前期干预 | 第32-33页 |
2.5.4 坚持朴实、适用、美观原则 | 第33页 |
2.5.5 立足本土化设计,就地取材 | 第33页 |
2.5.6 科学协调生态、可持续理念及各要素共同发展 | 第33页 |
2.5.7 注重资源整合,完善配套设施,适度超前规划 | 第33页 |
2.5.8 减少后期管理维护成本,谋求长远稳定发展 | 第33-34页 |
3 低成本乡村景观整治规划策略 | 第34-47页 |
3.1 以大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多重循环利用体系 | 第34页 |
3.2 场地重修优化,去伪存真,降低整治成本 | 第34-35页 |
3.2.1 场地表层土壤保护 | 第34-35页 |
3.2.2 低成本地形处理 | 第35页 |
3.2.3 空间结构合理布局 | 第35页 |
3.3 合理软硬比会有助于实现成本控制 | 第35-39页 |
3.3.1 软质景观材料的低成本利用 | 第36-37页 |
3.3.2 硬质景观材料的低成本利用 | 第37-38页 |
3.3.3 景观原材料的“再循环” | 第38页 |
3.3.4 景观废弃物的“复活” | 第38-39页 |
3.3.5 大力倡导低成本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 | 第39页 |
3.4 水资源合理规划,有效缩减资源成本 | 第39-41页 |
3.4.1 雨水的收集与低成本利用 | 第39-41页 |
3.4.2 中水的回收与低成本利用 | 第41页 |
3.5 低建造是实现成本控制的核心方法 | 第41-46页 |
3.5.1 乡村生产性景观整治 | 第41-42页 |
3.5.2 乡村生活性景观整治 | 第42-44页 |
3.5.3 乡村生态性景观整治 | 第44-46页 |
3.6 管理维护是低成本整治规划的有力保障 | 第46-47页 |
4 乡村景观整治规划实例分析解读 | 第47-56页 |
4.1 山东临沂柏林镇富泉村整治规划分析 | 第47-50页 |
4.1.1 项目概况 | 第47页 |
4.1.2 村庄建筑整治规划 | 第47页 |
4.1.3 村庄环境整治规划 | 第47-49页 |
4.1.4 景观成本统计 | 第49-50页 |
4.2 江苏南京高淳国际慢城整治规划分析 | 第50-56页 |
4.2.1 项目概况 | 第50-51页 |
4.2.2 村庄建筑整治规划 | 第51页 |
4.2.3 村庄环境整治规划 | 第51-54页 |
4.2.4 景观成本统计 | 第54-56页 |
5 低成本乡村景观整治规划实践——以泰安大陡山村为例 | 第56-68页 |
5.1 区域概况 | 第56-58页 |
5.1.1 地理区位 | 第57页 |
5.1.2 景观分析 | 第57-58页 |
5.2 整治规划思路解读 | 第58-61页 |
5.2.1 整治规划功能定位 | 第58-59页 |
5.2.2 整治规划目标 | 第59页 |
5.2.3 整治规划原则 | 第59-61页 |
5.3 整治规划方法解读 | 第61-68页 |
5.3.1 生产性景观整治规划 | 第61-62页 |
5.3.2 生活性景观整治规划 | 第62-64页 |
5.3.3 生态性景观整治规划 | 第64-6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6.2 创新点 | 第69页 |
6.3 展望 | 第69-70页 |
图表目录 | 第70-72页 |
图表来源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社会实践经历 | 第81-82页 |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