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多金属氧盐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简介 | 第10-12页 |
1.2 多金属氧酸盐在催化合成中的应用 | 第12-15页 |
1.3 多金属氧酸盐在催化氧化中的应用 | 第15-19页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9-20页 |
2 H_6P_2Mo_9W_9O_(62)/Zn(BDC)(Bipy)_(0.5)复合材料催化合成3,4-二氢嘧啶-2(H)酮衍生物 | 第20-32页 |
2.1 前言 | 第20页 |
2.2 实验内容 | 第20-23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2.2 制备催化剂H_6P_2Mo_9W_9O_(62)/Zn(BDC)(Bipy)_(0.5)(A/B) | 第21-23页 |
2.2.3 合成3,4-二氢嘧啶-2(H)-酮衍生物 | 第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2.3.1 催化剂表征 | 第23-27页 |
2.3.2 复合材料A/B催化合成4-苯基-6-甲基-5-乙氧羰基-3,4-二氢嘧啶-2(H)-酮. | 第27-28页 |
2.3.3 A/B催化合成嘧啶酮衍生物 | 第28-29页 |
2.3.4 产品表征 | 第29页 |
2.3.5 催化剂的重复利用实验探究 | 第29-30页 |
2.3.6 催化性能比较 | 第30-31页 |
2.4 结论 | 第31-32页 |
3 杂多酸盐的制备及其氧化性能研究 | 第32-41页 |
3.1 前言 | 第32页 |
3.2 实验内容 | 第32-34页 |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2-33页 |
3.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3.3.1 催化剂表征 | 第34-38页 |
3.3.2 氧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8-40页 |
3.3.3 不同杂原子配比的杂多酸盐的催化效果比较 | 第40页 |
3.4 结论 | 第40-41页 |
4 Co_2(bpy)_3(ox)(P_2W_(18-x)Mo_xO_(62))·2(H_2bpy)·2H_2O(X=0,3,9,15,18)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非均相催化氧化醇 | 第41-53页 |
4.1 前言 | 第41页 |
4.2 实验内容 | 第41-43页 |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4.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2-43页 |
4.2.3 苯甲醇氧化反应 | 第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2页 |
4.3.1 催化剂表征 | 第43-47页 |
4.3.2 氧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7-50页 |
4.3.3 催化剂重复利用 | 第50-51页 |
4.3.4 杂化材料中不同杂多阴离子对催化性能影响 | 第51-52页 |
4.3.5 催化性能比较 | 第52页 |
4.4 结论 | 第52-53页 |
5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6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