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5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村卫生室 | 第15-16页 |
2.基本医疗服务 | 第16页 |
3.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 | 第16-17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公共产品理论 | 第17页 |
2.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 | 第17-18页 |
3.彼得·大卫可及性概念框架理论 | 第18-19页 |
(三)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9-21页 |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19页 |
2.评价指标内容选择 | 第19-21页 |
二、延安市农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状况 | 第21-32页 |
(一)延安市概况 | 第21-23页 |
1.自然概况 | 第21-22页 |
2.经济概况 | 第22-23页 |
3.农村医疗卫生概况 | 第23页 |
(二)延安市农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调查情况 | 第23-32页 |
1.地理可及性情况 | 第24-25页 |
2.可得性情况 | 第25-29页 |
3.经济可及性情况 | 第29-31页 |
4.可接受性情况 | 第31-32页 |
三、延安市农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2-39页 |
(一)延安市农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1.地理可及性存在缺陷 | 第32-33页 |
2.可得性存在不足 | 第33-34页 |
3.经济可及性存在偏差 | 第34-35页 |
4.可接受性存在差距 | 第35页 |
(二)延安市农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不足的原因 | 第35-39页 |
1.自然条件受限及政府规划不到位 | 第35-36页 |
2.政府部门医疗投入不足 | 第36-37页 |
3.患者首诊较少选择基层 | 第37-38页 |
4.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38-39页 |
四、提高延安市农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的策略 | 第39-46页 |
(一)合理规划村卫生室布局,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地理可及性 | 第39页 |
(二)保障医疗资源供应和人才培养,增强基本医疗服务可得性 | 第39-43页 |
1.贯彻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 第40-41页 |
2.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基础设备 | 第41页 |
3.增强村卫生室医疗服务人员素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 第41-43页 |
(三)增加农村居民购买意愿,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经济可及性 | 第43页 |
1.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基础首诊的宣传力度 | 第43页 |
2.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坐实卫生室基础首诊环节 | 第43页 |
(四)调动医疗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基本医疗服务可接受性 | 第43-46页 |
1.提高医疗服务人员收入水平,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 第44页 |
2.完善医疗服务人员社会保障,消除乡村医生后顾之忧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页 |
附件 1“延安市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村民调査问卷与调查统计表 | 第53-56页 |
附件 2“延安市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医疗服务人员调査问卷与调查统计表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