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微孔白炭黑/硅橡胶泡沫材料的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8页 | 1.1 硅橡胶泡沫材料及其发展状况 | 第10-12页 | 1.1.1 硅橡胶及其泡沫材料 | 第10页 | 1.1.2 国内外硅橡胶泡沫材料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 影响硅橡胶泡沫材料性能的因素 | 第12-15页 | 1.2.1 硅橡胶基体 | 第12-13页 | 1.2.2 填料类型 | 第13-14页 | 1.2.3 泡孔结构 | 第14-15页 | 1.3 硅橡胶发泡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化学发泡法 | 第15-17页 | 1.3.2 溶析成孔发泡法 | 第17-18页 | 1.4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聚合物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1.4.1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 | 第19-21页 | 1.4.2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塑料原理及应用 | 第21-23页 | 1.4.3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热固性弹性体原理及应用 | 第23-25页 | 1.5 论文选题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1.5.1 选题目的意义 | 第25-26页 | 1.5.2 论文创新点 | 第26-27页 | 1.5.3 主要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2 气相法白炭黑/硅橡胶微孔泡沫的制备 | 第28-48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8-29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2.2.3 实验工艺流程 | 第30-31页 | 2.3 测试与表征 | 第31-33页 | 2.3.1 混炼胶硫化曲线的测定 | 第31-32页 | 2.3.2 泡沫表观密度的测定 | 第32页 | 2.3.3 微观形貌的观测 | 第32页 | 2.3.4 泡沫泡孔密度和泡孔直径的测定 | 第32-33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3-47页 | 2.4.1 预硫化温度的确定 | 第33-35页 | 2.4.2 预硫化时间对泡沫结构的影响 | 第35-38页 | 2.4.3 白炭黑用量对泡沫结构的影响 | 第38-41页 | 2.4.4 微孔硅橡胶的制备 | 第41-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3 沉淀法白炭黑/硅橡胶微孔泡沫的制备 | 第48-61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实验与测试表征 | 第4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9页 | 3.3.1 预硫化温度的确定 | 第48-49页 | 3.3.2 预硫化度对泡沫结构的影响 | 第49-53页 | 3.3.3 白炭黑用量对泡沫结构的影响 | 第53-55页 | 3.3.4 微孔硅橡胶的制备 | 第55-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微孔白炭黑/硅橡胶材料性能研究 | 第61-72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1-62页 | 4.2.1 测试材料 | 第61页 | 4.2.2 测试方法与仪器设备 | 第61-6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0页 | 4.3.1 泡孔结构对泡沫硬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2 泡孔结构对泡沫压缩性能的影响 | 第65-68页 | 4.3.3 泡孔结构对泡沫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68-69页 | 4.3.4 本论文研制样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比较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1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