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2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2-16页 |
· 实验材料 | 第12-13页 |
· 实验动物及其分组 | 第12页 |
· 实验的主要试剂 | 第12页 |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12-13页 |
· 实验方法 | 第13-16页 |
· 实验性新西兰大白兔基底动脉动脉瘤模型的建立 | 第13-14页 |
· HE染色 | 第14页 |
· 免疫荧光检测 | 第14-15页 |
· 实验结果的判定 | 第15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15-16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6-23页 |
· 实验性新西兰大白兔术前及术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 第16-17页 |
·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实验性新西兰大白兔BA-PCA分叉处血管壁的情况 | 第17页 |
· 免疫荧光法观察p120ctn与VE-cadherin及细胞核在动脉瘤上的表达及其共定位情况 | 第17-23页 |
· 免疫荧光法观察p120ctn与VE-cadherin在动脉瘤上的表达及其共定位情况 | 第17-19页 |
· 免疫荧光法观察p120ctn与细胞核在动脉瘤壁上的表达及其共定位情况 | 第19-20页 |
· 实验性颅内动脉瘤内膜VE、p120ctn免疫荧光强度分析 | 第20-23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3-28页 |
· 血管内膜损害参与动脉瘤的形成机制 | 第23-24页 |
· VE-cadherin、p120ctn与 β-catenin在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连接中的作用 | 第24-25页 |
· VE-cadherin、p120ctn与 β-catenin参与颅内动脉瘤形成可能机制 | 第25-26页 |
· 本研究结果的意义 | 第26-2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8-29页 |
· 结论 | 第28页 |
· 展望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综述 | 第32-42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