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2 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1页 |
1.2.1 监管制度环境的宏观考察 | 第8-9页 |
1.2.2 对“双重监管体制”的反思 | 第9-10页 |
1.2.3 公信力建设的提出 | 第10页 |
1.2.4 配合“公益市场机制”的西方政府监管模式研究 | 第10-11页 |
1.3 研究逻辑和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逻辑 | 第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4.1 慈善组织和宗教慈善组织 | 第12-14页 |
1.4.2 政府财务监管 | 第14页 |
2 政府对宗教慈善组织资产监管的必要性和实际状况分析 | 第14-24页 |
2.1 政府对宗教慈善组织的财务监管的必要性 | 第14-17页 |
2.1.1 监管本身不违背政教分离原则 | 第15-16页 |
2.1.2 宗教慈善组织慈善行为享受税收优惠 | 第16页 |
2.1.3 宗教财务本身面临法律规定模糊、监督不力的现状 | 第16-17页 |
2.2 政府对宗教慈善组织的财务监管 | 第17-24页 |
2.2.1 政府宗教慈善组织财务监管机构 | 第17-18页 |
2.2.2 政府宗教慈善组织财务监管规定 | 第18-24页 |
3 宗教慈善组织的财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32页 |
3.1 宗教慈善组织的财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3.1.1 财务监督管理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 第24-25页 |
3.1.2 财务监管制度难以落实 | 第25-26页 |
3.1.3 财务监管规范的后果性规定不具规制效果 | 第26-27页 |
3.2 宗教慈善组织的财务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2页 |
3.2.1 监管理念过于重视消极监督而非鼓励管理 | 第27页 |
3.2.2 政府负责财务监管的机构职能错乱 | 第27-28页 |
3.2.3 财务监管评估缺乏量化内容 | 第28页 |
3.2.4 奖惩后果过分依赖硬性处罚,较少奖励性规定 | 第28-32页 |
4 香港政府宗教慈善组织财务监管的经验借鉴 | 第32-37页 |
4.1 香港政府对宗教慈善组织的监管 | 第32-35页 |
4.2 对内地政府慈善组织财务管控的启示 | 第35-37页 |
4.2.1 将宗教慈善组织只当做普通NGO纳入监管 | 第36页 |
4.2.2 积极引导同时引入公益市场机制 | 第36-37页 |
4.2.3 监管机构简单专业与监管后果倚重公益市场结果 | 第37页 |
5 完善我国政府对慈善组织财务监管政策的对策 | 第37-49页 |
5.1 树立政府对宗教慈善组织监管的常态化思维 | 第37-38页 |
5.2 引入公益市场机制与专业财务监管机构 | 第38-41页 |
5.2.1 降低注册门槛,完善评估及福利待遇规定,引入公益市场 | 第38-39页 |
5.2.2 税务与民政两部门作为政府专业财务监管机构 | 第39-40页 |
5.2.3 引入FSI金融市场机制,强化专业独立的社会监管 | 第40-41页 |
5.3 完善财务监管评估体系 | 第41-48页 |
5.3.1 社会团体评估体系 | 第42-44页 |
5.3.2 基金会评估指标体系 | 第44-46页 |
5.3.3 民办非企业单位评估指标体系 | 第46-48页 |
5.4 完善宗教慈善组织财务监管的后续处置机制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件1 采访笔录 | 第55-58页 |
附件2 | 第58-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