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1.1.1 基于新高考改革方案价值取向的疑惑 | 第7页 |
1.1.2 基于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反思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新高考改革方案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20页 |
2.1 新高考改革方案 | 第14-15页 |
2.1.1 时空界定 | 第14页 |
2.1.2 新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 | 第14页 |
2.1.3 新高考制度改革的内容 | 第14-15页 |
2.2 高中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20页 |
2.2.1 价值和价值取向释义 | 第15-17页 |
2.2.2 高中思想政治课价值和价值取向释义 | 第17-20页 |
第三章 历史考察:建国后高中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的历史发展 | 第20-29页 |
3.1 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夕高中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的历史考察 | 第20-24页 |
3.1.1 1949 一1965年底,价值取向倾向于为巩固与发展人民民主专政服务 | 第21-22页 |
3.1.2 1966—1978 年,价值取向倾向于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服务 | 第22-24页 |
3.2 改革开放以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考察 | 第24-27页 |
3.2.1 1978—1984 年,价值取向倾向于维护社会稳定 | 第24-25页 |
3.2.2 1985 年—1996 年,价值取向倾向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 第25-26页 |
3.2.3 1996 年—2004 年,价值取向倾向关注学生德育 | 第26页 |
3.2.4 2005 年—2014 年,价值取向倾向社会政治性和育人性并重 | 第26-27页 |
3.3 高中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变迁的思考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的实然困境及原因 | 第29-37页 |
4.1 新高考改革方案的价值取向 | 第29-31页 |
4.1.1 保障公平公正的多元诉求 | 第29-30页 |
4.1.2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个人关切 | 第30-31页 |
4.2 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的实然困境 | 第31-37页 |
4.2.1 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面临困境 | 第31-32页 |
4.2.2 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面临困境的原因 | 第32-37页 |
第五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基于新高考方案下以生为本价值取向的选择策略 | 第37-42页 |
5.1 学校和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观 | 第37-38页 |
5.2 教师要在教学中始终坚持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然价值取向 | 第38-40页 |
5.2.1 开展教师培训,使教师坚持和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38页 |
5.2.2 合理运用教学工具和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第38-39页 |
5.2.3 注重分层处理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成长启迪性 | 第39-40页 |
5.2.4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 第40页 |
5.3 学校需要引入现代信息进行智能管理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