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29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2-14页 |
(一)价值追寻与现实追问 | 第12-13页 |
(二)个人兴趣与个体体验 | 第13-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4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4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二)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9页 |
(一)国内有关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二)国内有关农村青年男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综述 | 第23页 |
(三)国外有关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综述 | 第23-27页 |
(四)文献内容述评 | 第27-29页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第29-34页 |
一、研究概况 | 第29-31页 |
(一)研究目标及重点 | 第2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三)问卷内容 | 第30页 |
(四)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30-31页 |
二、调查实施 | 第31-34页 |
第二章 农村青年男教师物质生存本相 | 第34-50页 |
一、农村青年男教师物质生活的现实镜像 | 第34-44页 |
(一)农村青年男教师经济收入状况 | 第35-42页 |
(二)农村青年男教师福利待遇状况 | 第42-44页 |
二、本章小结 | 第44-50页 |
(一)农村青年男教师的整体经济收入状况令人堪忧 | 第44-45页 |
(二)农村教师福利待遇落实较差,住房福利是当前农村青年男教师对于教师福利的最大诉求 | 第45-47页 |
(三)“工资待遇”成为农村青年教师尤其是青年男性教师群体的“集体呼声” | 第47-50页 |
第三章 农村青年男教师精神生存本相 | 第50-77页 |
一、农村青年男教师精神生活的现实镜像 | 第50-73页 |
(一)农村青年男教师的心理生活 | 第50-54页 |
(二)农村青年男教师的情感生活 | 第54-62页 |
(三)农村青年男教师的休闲生活 | 第62-66页 |
(四)农村青年男教师的职业生活 | 第66-73页 |
二、本章小结 | 第73-77页 |
(一)农村青年男教师的角色认同感和社会地位认同感普遍较差 | 第73-74页 |
(二)农村青年男教师婚姻生活不佳,人际交往淡化 | 第74-75页 |
(三)农村青年男教师休闲生活被挤占,工作压力大 | 第75页 |
(四)职业发展满意度低,农村青年男教师成为“套中人” | 第75-77页 |
第四章 农村青年男教师职业生存本相 | 第77-111页 |
一、农村青年男教师职业生存的现实镜像 | 第77-107页 |
(一)农村青年男教师的教育理念状况分析 | 第77-86页 |
(二)农村青年男教师的一般文化素养状况 | 第86-90页 |
(三)农村青年男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发展状况 | 第90-94页 |
(四)农村青年男教师的教学技能状况 | 第94-103页 |
(五)农村青年男教师专业道德发展概况 | 第103-107页 |
二、本章小结 | 第107-111页 |
(一)农村青年男教师专业理想缺失,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 第107-108页 |
(二)农村青年男教师一般文化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 | 第108页 |
(三)农村青年男教师教师知能欠缺,专业资本发展困境显著 | 第108页 |
(四)农村青年男教师教学方法使用保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 | 第108-109页 |
(五)农村青年男教师师德发展误区较多,现状令人堪忧 | 第109-111页 |
第五章 影响农村青年男教师生存状态的主要因素 | 第111-124页 |
一、影响农村青年男教师生存状态的外部因素 | 第111-119页 |
(一)传统社会性别观的综合影响 | 第111-116页 |
(二)政府政策的缺席与疏离 | 第116-118页 |
(三)相应保障机制的缺失 | 第118-119页 |
二、影响农村青年男教师生存状态的内部因素 | 第119-123页 |
(一)内外因素滋扰下的主体性式微 | 第119-120页 |
(二)德性消解影响下的伦理混沌 | 第120-122页 |
(三)乡村教师文化建设的虚空与滞后 | 第122-123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六章 改善农村青年男教师生存状况的思考 | 第124-139页 |
一、消除社会的性别刻板印象 | 第124-125页 |
二、完善农村教育制度 | 第125-134页 |
(一)探索建立独立的教育公务员制度 | 第126-127页 |
(二)改革中小学教师工资体系,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政策倾斜力度 | 第127-130页 |
(三)全面提高和落实农村教师职业待遇和法定福利 | 第130-132页 |
(四)完善农村学校教师职务评聘制度,促进城乡教师合理双向流动 | 第132-133页 |
(五)一体化构筑农村教师培训模式,完善农村教师培训管理体制 | 第133-134页 |
三、构建乡村教师文化生态 | 第134-136页 |
(一)重建与乡村社会文化相协调的新型乡村教师文化 | 第135页 |
(二)多方入手促进农村青年男教师融入乡村文化 | 第135-136页 |
四、农村青年男教师主体性和生命自觉的呼唤与回归 | 第136-138页 |
(一)农村青年男教师主体性的回归 | 第136-137页 |
(二)走向生命自觉立场 | 第137-138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2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139-140页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40-142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140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140-142页 |
结语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8页 |
附录 | 第148-1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7-158页 |
致谢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