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背景研究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国内外雨洪管理体系及其概念发展研究 | 第14-31页 |
2.1 国外雨洪管理体系及其概念发展 | 第14-23页 |
2.1.1 最佳管理实践(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 | 第14-15页 |
2.1.2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 第15-16页 |
2.1.3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 GI) | 第16-17页 |
2.1.4 水敏感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WSUD) | 第17-18页 |
2.1.5 可持续排水系统(Sustainable Drainage Systems ,Su DS) | 第18-19页 |
2.1.6 城镇水资源综合管理(Integrated Urban Water Management,IUWM) | 第19页 |
2.1.7 雨洪控制措施(Stormwater control measures ,SCMs) | 第19-20页 |
2.1.8 替代技术或补偿技术(Alternative Techniques,ATs\CompensatoryTechniques,CTs) | 第20-21页 |
2.1.9 源头控制(Source Control) | 第21页 |
2.1.10 雨洪质量改进设备(Storm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Devices,SQIDs) | 第21-22页 |
2.1.11 其他语言中的术语举例 | 第22-23页 |
2.2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2.2.1 国外对各国雨洪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2.2.2 国内对各国雨洪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2.3 总结 | 第28-31页 |
2.3.1 各国雨洪管理概念在适用范围和原则上的分类 | 第28-29页 |
2.3.2 各国雨洪管理概念的动态性特征 | 第29-30页 |
2.3.3 雨洪管理概念在各国中的社会地位 | 第30-31页 |
第3章 各国雨洪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对比分析 | 第31-72页 |
3.1 美国LID基本概念 | 第31-42页 |
3.1.1 综述 | 第31-32页 |
3.1.2 LID手册简介 | 第32-33页 |
3.1.3 LID设计总体目标 | 第33-34页 |
3.1.4 LID设计基本原则 | 第34-42页 |
3.2 澳大利亚WSUD基本概念 | 第42-49页 |
3.2.1 综述 | 第42-43页 |
3.2.2 WSUD手册简介 | 第43-45页 |
3.2.3 WSUD设计基本目标 | 第45-48页 |
3.2.4 WSUD设计基本原则 | 第48-49页 |
3.3 英国Su DS基本概念 | 第49-66页 |
3.3.1 综述 | 第49-50页 |
3.3.2 Su DS手册简介 | 第50-53页 |
3.3.3 SUDS设计基本原则 | 第53-56页 |
3.3.4 设计目标 | 第56-66页 |
3.4 总结 | 第66-72页 |
3.4.1 各国雨洪管理影响因素的比较 | 第66-69页 |
3.4.2 各国雨洪管理体系概况比较 | 第69-72页 |
第4章 各国雨洪管理体系设计方法比较研究 | 第72-116页 |
4.1 美国LID设计方法 | 第72-83页 |
4.1.1 LID区域规划方法 | 第72-77页 |
4.1.2 LID水文评估 | 第77-78页 |
4.1.3 综合管理实践设计和选择步骤 | 第78-83页 |
4.2 澳大利亚WSUD设计方法 | 第83-92页 |
4.2.1 最佳规划实践 | 第83-86页 |
4.2.2 最佳管理实践 | 第86-91页 |
4.2.3 WSUD方案评估 | 第91-92页 |
4.3 英国Su DS设计方法 | 第92-114页 |
4.3.1 设计规划系统 | 第93-94页 |
4.3.2 第一阶段:设置SWM战略目标 | 第94页 |
4.3.3 第二阶段:概念设计 | 第94-100页 |
4.3.4 第三阶段:概要设计 | 第100页 |
4.3.5 第四阶段:细节设计 | 第100-102页 |
4.3.6 Su DS技术细节 | 第102-114页 |
4.4 总结 | 第114-116页 |
4.4.1 各国雨洪管理设计方法对比 | 第114-115页 |
4.4.2 各国雨洪管理技术细节对比 | 第115-116页 |
第5章 各国雨洪管理体系案例分析 | 第116-127页 |
5.1 美国LID案例分析 | 第116-120页 |
5.1.1 Silver Lake LID改造工程 | 第116-117页 |
5.1.2 Silver Lake住宅区改造工程 | 第117-120页 |
5.2 澳大利亚WSUD案例分析 | 第120-123页 |
5.2.1 Moonee Valley市雨水花园案例研究 | 第120-121页 |
5.2.2 Aberfeldie湿地保护公园 | 第121-123页 |
5.3 英国Su DS案例分析 | 第123-127页 |
5.3.1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工程 | 第123-125页 |
5.3.2 格洛斯特郡,斯普林希尔住宅开发工程 | 第125-127页 |
第6章 对我国雨洪管理体系发展的启示 | 第127-138页 |
6.1 我国雨洪管理体系研究成果 | 第127-130页 |
6.1.1 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模式 | 第127-128页 |
6.1.2 海绵城市理论 | 第128-130页 |
6.2 我国雨洪管理发展现状 | 第130-134页 |
6.2.1 项目建设实施情况 | 第130-133页 |
6.2.2 行业现状 | 第133-134页 |
6.3 现有雨洪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134页 |
6.4 对我国雨洪管理体系的发展提出建议 | 第134-138页 |
6.4.1 转变传统的雨洪管理观念 | 第134-135页 |
6.4.2 增进跨专业多各部门合作 | 第135页 |
6.4.3 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体系 | 第135-136页 |
6.4.4 完善水文控制指标体系和城市洪涝评估体系 | 第136页 |
6.4.5 划清权责完善的管理体系 | 第136页 |
6.4.6 建立健全的雨洪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激励机制 | 第136-137页 |
6.4.7 建立公开健全的数据库 | 第137-138页 |
结语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48-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