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3页 |
(一)国外应急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 | 第10-11页 |
(二)国内应急管理相关理论实践 | 第11-12页 |
(三)研究现状小结 | 第12-13页 |
四、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15-24页 |
一、相关概念及辨析 | 第15-22页 |
(一)突发事件 | 第15-16页 |
(二)应急管理 | 第16页 |
(三)风险管理 | 第16-17页 |
(四)危机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五)应急管理、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概念辨析 | 第18-19页 |
(六)普通干线公路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七)普通干线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 第20-22页 |
二、基本理论 | 第22-24页 |
(一)预警理论 | 第22页 |
(二)应急管理生命周期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无锡普通干线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和问题 | 第24-35页 |
一、我国公路应急管理发展概况 | 第24-26页 |
(一)健全了应急预案体系和机构队伍 | 第24-25页 |
(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 第25页 |
(三)全国路网运行监测网络日趋完善 | 第25页 |
(四)信息服务发布初见成效 | 第25-26页 |
二、无锡公路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三、无锡普通干线公路应急管理的基本状况 | 第27-31页 |
(一)应急管理系统的组织架构已成雏形 | 第27-28页 |
(二)应急管理系统的预案编制已初步完成 | 第28-29页 |
(三)应急处置流程及相关工作规范已初步定形 | 第29-31页 |
四、无锡普通干线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 第31-35页 |
(一)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 第32页 |
(二)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方面需要有新作为 | 第32-33页 |
(三)已有系统功能发挥尚不够完善 | 第33页 |
(四)应急管理体系中的管理主体关系尚不够明晰 | 第33-34页 |
(五)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保障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 第34页 |
(六)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既有公路管理业务流程衔接需要重新梳理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应急管理先进经验借鉴 | 第35-45页 |
一、国外公路应急管理经验 | 第35-40页 |
(一)美国 | 第35-37页 |
(二)日本 | 第37-40页 |
二、我国先进省市公路应急管理经验 | 第40-42页 |
(一)江苏路网调度与应急指挥体系 | 第40-41页 |
(二)北京市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体系 | 第41-42页 |
三、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42-45页 |
(一)路网应急工作能有效提升公路网运行效能 | 第42-43页 |
(二)良好的协同机制是做好应急处置的关键 | 第43页 |
(三)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做好应急预警的有效手段 | 第43页 |
(四)强化各类资源保障是确保应急处置效果的重要依托 | 第43-45页 |
第五章 优化无锡普通干线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45-57页 |
一、完善体系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要求 | 第45-46页 |
二、进一步明晰体系中各类机构处置职责 | 第46-47页 |
三、进一步细化典型事件处置原则 | 第47-49页 |
四、进一步明确分级响应责职和程序 | 第49-50页 |
五、进一步增强现场指挥及处置小组职能 | 第50-52页 |
六、进一步提高信息收集和发布质量 | 第52-53页 |
七、进一步优化监测、预警和善后处置机制 | 第53-55页 |
八、进一步强化各类资源保障能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