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4页 |
· 离子液体概况 | 第10-13页 |
· 离子液体的发展 | 第10-11页 |
· 离子液体的应用 | 第11-12页 |
· 离子液体毒性研究 | 第12-13页 |
· 藻类毒性分析的应用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4页 |
· 藻类毒物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流式细胞仪技术 | 第15-17页 |
· 流式细胞仪的概念及原理 | 第15页 |
· 流式细胞仪的应用与发展 | 第15-17页 |
·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 第17-19页 |
·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概念及原理 | 第17页 |
·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应用领域及其在生物学中应用技术 | 第17-19页 |
· 定量构效关系(QSAR) | 第19-20页 |
· 定量构效关系(QSAR)概述 | 第19页 |
·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的发展过程 | 第19页 |
· 定量构效关系的应用 | 第19-20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0-24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案和线路 | 第21-24页 |
第2章 离子液体对藻细胞急性毒性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4-39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 实验藻种 | 第24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4-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 实验藻种的培养 | 第26-28页 |
· 藻细胞浓度的测定 | 第28页 |
·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及 EC_(50)值的测定 | 第28-30页 |
· 藻细胞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 藻细胞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30-32页 |
· 实验结果 | 第32-37页 |
· 离子液体对蛋白核小球藻半抑制浓度 EC50 值 | 第32-34页 |
· 离子液体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 离子液体对藻细胞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 离子液体对藻细胞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实验讨论 | 第37-38页 |
· 离子液体 EC_(50)及其对细胞生长影响的讨论 | 第37-38页 |
· [OMIM][Br]对细胞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讨论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离子液体对藻细胞抗氧化机制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39-51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9-40页 |
·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4页 |
· SOD 含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 POD 含量的测定 | 第41-42页 |
· MDA 含量的测定 | 第42-43页 |
· 流式细胞仪测定离子液体对藻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43页 |
·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 | 第43-44页 |
· 实验结果 | 第44-49页 |
· 离子液体对藻细胞 SOD 酶活、POD 酶活和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离子液体对藻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45-48页 |
· 离子液体对藻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离子液体对藻细胞制毒的机理讨论 | 第49-50页 |
· 蛋白核小球藻细胞在离子液体胁迫下的抗氧化机制 | 第49页 |
· 离子液体对藻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49-50页 |
· 离子液体对藻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离子液体对藻细胞毒性的 QSAR 研究 | 第51-58页 |
· 离子液体理化参数和半致死浓度的确定 | 第51-54页 |
· 离子液体半致死浓度的确定 | 第51-53页 |
· 离子液体 QSAR 的研究方法 | 第53页 |
· 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 第53-54页 |
· 离子液体对蛋白核小球藻毒性的 QSAR 模型的建立及讨论 | 第54-57页 |
· 模型的最优方程及主要指标的确定 | 第54-55页 |
· QSAR 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能的检验 | 第55-57页 |
· QSAR 模型的讨论与预测机理的讨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