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4-34页 |
1.1 多巴胺 | 第14-16页 |
1.1.1 儿茶酚胺简介 | 第14页 |
1.1.2 多巴胺概述 | 第14-16页 |
1.2 多巴脱羧酶DDC研究概述 | 第16-19页 |
1.2.1 DDC的结构 | 第17-18页 |
1.2.2 DDC的催化作用机制 | 第18页 |
1.2.3 昆虫DDC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 核受体研究概述 | 第19-20页 |
1.4 昆虫蜕皮激素EH及蜕皮激素受体EcR研究概述 | 第20-23页 |
1.4.1 蜕皮激素EH | 第20-21页 |
1.4.2 蜕皮激素受体EcR | 第21-23页 |
1.5 雌激素相关受体ERR研究概述 | 第23-26页 |
1.5.1 ERR的发现及系统发育 | 第23-24页 |
1.5.2 ERRs的结构及分子组成 | 第24-25页 |
1.5.3 ERRs的分布表达及其作用 | 第25页 |
1.5.4 ERRs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 | 第25-26页 |
1.6 RNAi技术研究概况 | 第26-29页 |
1.6.1 RNAi作用机制及分类 | 第26-28页 |
1.6.2 dsRNA的注入 | 第28页 |
1.6.3 昆虫RNAi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 第28-29页 |
1.7 拟黑多刺蚁概述 | 第29-32页 |
1.7.1 拟黑多刺蚁 | 第29页 |
1.7.2 拟黑多刺蚁的发育及品级分化 | 第29-30页 |
1.7.3 拟黑多刺蚁的营养成分及药理作用 | 第30页 |
1.7.4 拟黑多刺蚁脑部结构 | 第30-31页 |
1.7.5 拟黑多刺蚁生殖系统结构 | 第31-32页 |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2页 |
1.9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1.9.1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1.9.2 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4-5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4-39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2.1.2 实验所需设备及耗材 | 第34-35页 |
2.1.3 实验试剂及溶液配方 | 第35-3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9-54页 |
2.2.1 总RNA提取 | 第39-40页 |
2.2.2 第一链cDNA合成 | 第40页 |
2.2.3 引物设计及模板质量检测 | 第40-42页 |
2.2.4 PCR扩增产物回收与测序 | 第42-43页 |
2.2.5 RNAi实验 | 第43-46页 |
2.2.6 荧光实时定量(qRT-PCR)检测基因表达 | 第46页 |
2.2.7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 第46-48页 |
2.2.8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第48-52页 |
2.2.9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第52-54页 |
第3章 PvDDC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研究 | 第54-60页 |
3.1 PvDDC在mRNA水平定位表达研究 | 第54-55页 |
3.1.1 PvDDC mRNA在工蚁腹部表达分布 | 第54页 |
3.1.2 PvDDC mRNA在雄蚁腹部表达分布 | 第54页 |
3.1.3 PvDDC mRNA在雌蚁腹部表达分布 | 第54-55页 |
3.2 PvDDC在蛋白水平定量表达研究 | 第55-57页 |
3.2.1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 | 第55-56页 |
3.2.2 Western blot检测P.vicina不同发育时期PvDDC蛋白表达 | 第56-57页 |
3.3 PvDDC在蛋白水平定位表达研究 | 第57-60页 |
3.3.1 SABC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vDDC蛋白在P.vicina脑部表达分布 | 第57-58页 |
3.3.2 SABC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vDDC蛋白在P.vicina腹部表达分布 | 第58-60页 |
第4章 PvDDC对 vicina生长发育及品级分化的影响研究 | 第60-88页 |
4.1 总RNA提取 | 第60页 |
4.2 模板质量及引物特异性检测 | 第60-61页 |
4.3 引入T7启动子序列的目的基因扩增产物检测 | 第61-62页 |
4.4 dsRNA稳定性检测 | 第62-63页 |
4.5 PvDDC-dsRNA干扰浓度的确定 | 第63-64页 |
4.6 半定量PCR检测PvDDC-dsRNA干扰效率 | 第64-65页 |
4.7 检测RNAi后PvDDC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 | 第65-81页 |
4.7.1 qRT-PCR检测干扰后PvDDC在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 | 第65-74页 |
4.7.2 原位杂交检测干扰后PvDDC在mRNA水平的表达分布变化 | 第74页 |
4.7.3 Western blot检测干扰后PvDDC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 | 第74-80页 |
4.7.4 免疫组化检测干扰后PvDDC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分布变化 | 第80-81页 |
4.8 检测RNAi后P.vicina虫体表型变化 | 第81-88页 |
4.8.1 干扰后对幼虫表型的影响 | 第81-82页 |
4.8.2 干扰后对蛹表型及蜕皮影响 | 第82-83页 |
4.8.3 干扰后对成虫表型的影响 | 第83-85页 |
4.8.4 干扰后虫体畸形率的统计 | 第85页 |
4.8.5 干扰后虫体死亡率 | 第85-86页 |
4.8.6 干扰后虫体体重变化 | 第86-87页 |
4.8.7 干扰后虫体体长和头宽变化 | 第87-88页 |
第5章 PvDDC与PvEcR及PvERR关联性研究 | 第88-98页 |
5.1 PvDDC-RNAi后PvEcR及PvERR在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 | 第88-93页 |
5.1.1 qRT-PCR检测干扰后PvEcR在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 | 第89-90页 |
5.1.2 qRT-PCR检测干扰后PvERR在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 | 第90-92页 |
5.1.3 原位杂交检测干扰后PvEcR在mRNA水平的表达分布变化 | 第92页 |
5.1.4 原位杂交检测干扰后PvERR在mRNA水平的表达分布变化 | 第92-93页 |
5.2 PvDDC-RNAi后PvEcR及PvERR在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 | 第93-98页 |
5.2.1 Western blot检测干扰后PvEcR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 | 第93-94页 |
5.2.2 Western blot检测干扰后PvERR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 | 第94-95页 |
5.2.3 免疫组化检测干扰后PvEcR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分布变化 | 第95-96页 |
5.2.4 免疫组化检测干扰后PvERR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分布变化 | 第96-98页 |
第6章 讨论 | 第98-106页 |
6.1 PvDDC在mRNA水平的定位表达分析 | 第98-99页 |
6.2 PvDDC在蛋白水平的定量表达分析 | 第99-100页 |
6.3 PvDDC在蛋白水平的定位表达分析 | 第100-101页 |
6.4 PvDDC对P.vicina生长发育的调控 | 第101-103页 |
6.5 PvDDC与PvEcR、PvERR关联性研究 | 第103-106页 |
总结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2页 |
附录 | 第122-164页 |
致谢 | 第164-1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