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心肌标志物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3页 | ·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 第10-12页 | · 心肌损伤 | 第10页 | ·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 第10页 | ·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分类 | 第10页 | ·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 | 第10-11页 | ·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 第11-12页 | · 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基本概述 | 第12-16页 | · CTnI的生化结构及分子特点 | 第12-14页 | · CTnI的临床意义 | 第14-15页 | · CTnI的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 CTnI检测的标准化进展 | 第16页 | ·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ease-MB,CK-MB)基本概述 | 第16-18页 | · CK-MB的分子结构及生化性质 | 第16-17页 | · CK-MB的临床意义 | 第17-18页 | · CK-MB的检测方法 | 第18页 | · CK-MB检测的标准化进展 | 第18页 |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 第18-20页 | · 免疫分析方法概述 | 第18页 | · 标记免疫分析方法的方法学原理 | 第18-19页 | · 标记免疫分析方法技术的进展 | 第19页 | · 化学发光技术基本概述 | 第19-20页 |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学分类和原理 | 第20页 |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展 | 第20页 | · 课题的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0-21页 | · 工作内容 | 第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6页 | · 材料 | 第23-26页 | · 化学试剂 | 第23页 | · 生物试剂 | 第23-24页 | · 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 第24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4-25页 | · 主要试剂缓冲液配制方法 | 第25-26页 | ·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26-36页 | ·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26页 | · cTnI试剂的制备 | 第26-28页 | · cTnI原料的筛选 | 第28-29页 | · cTnI试剂盒的构建及优化 | 第29-31页 | · cTnI试剂盒方法学评价 | 第31-32页 | · CK-MB试剂的制备 | 第32-33页 | · CK-MB原料的筛选 | 第33-34页 | · CK-MB试剂盒的构建及优化 | 第34-35页 | · CK-MB试剂盒方法学评价 | 第35-36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6-80页 | · cTnI原料的筛选 | 第36-39页 | · cTnI校准品抗原溯源性和筛选 | 第36页 | · cTnI的抗体筛选 | 第36-39页 | · cTnI试剂盒的构建及优化 | 第39-55页 | · cTnI捕获抗体与检测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39-41页 | · 样本加样量的确定 | 第41-42页 | · cTnI试剂配方优化 | 第42-55页 | · cTnI方法学评价 | 第55-62页 | · 空白限 | 第55页 | · 线性 | 第55-57页 | · 添加回收率 | 第57页 | · 精密度 | 第57-58页 | · 分析特异性 | 第58-59页 | · 干扰性 | 第59页 | · 37℃加速热稳定性 | 第59-61页 | · 方法学比对 | 第61-62页 | · CK-MB原料的筛选 | 第62-63页 | · 校准品抗原的筛选和溯源 | 第63页 | · CK-MB试剂盒的构建和优化 | 第63-72页 | · 磁微粒的抗体包被浓度的确定 | 第64-65页 | · 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65-66页 | · 样本加样量的确定 | 第66页 | · CK-MB试剂配方优化 | 第66-72页 | · CK-MB方法学评价 | 第72-80页 | · 空白限 | 第72-73页 | · 线性 | 第73-74页 | · 添加回收率(准确度) | 第74页 | · 精密度 | 第74-75页 | · 分析特异性 | 第75页 | · 干扰性 | 第75页 | · 37℃加速热稳定性 | 第75-77页 | · 方法学比对 | 第77-80页 | 第4章 讨论 | 第80-8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