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间充质干细胞 | 第8-10页 |
· 间充质干细胞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反应机制 | 第8-10页 |
· 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 | 第10页 |
· T淋巴细胞 | 第10-11页 |
· 血管生成 | 第11-12页 |
· NO | 第12-13页 |
· NO的调节作用 | 第12页 |
· NO与血管生成细胞因子的关系 | 第12-13页 |
· NO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13页 |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3-14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硒对人间充质干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中一氧化氮信号的调节作用 | 第15-38页 |
· 引言 | 第15-21页 |
· 实验部分 | 第16-1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7-20页 |
· MSC的形貌 | 第17-18页 |
· 不同硒化合物对MSC增殖和生长的影响 | 第18-20页 |
· 结论 | 第20-21页 |
· 不同硒化合物对MSC NO生成、NOS活性和对ROS的影响 | 第21-25页 |
· 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3页 |
· 结论 | 第23-25页 |
· Se(Ⅳ)对MSC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的影响 | 第25-3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 T淋巴细胞分离纯化与培养 | 第29-30页 |
· Se(Ⅳ)对MSC调节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30-31页 |
· Se(Ⅳ)对MSC中ROS水平的影响 | 第31-32页 |
· Se(Ⅳ)对MSC中NOS和Nrf2表达的影响 | 第32-34页 |
· Se(Ⅳ)对MSC/PBMC共培养NOS和NO的影响 | 第34页 |
· Se(Ⅳ)对MSC/PBMC共培养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第34-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硒化合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NO及体外血管生成的影响 | 第38-60页 |
· 引言 | 第38-4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不同硒化合物对HUVEC NO生成和硒代蛋氨酸对ROS的影响 | 第43-47页 |
·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Se-met对HUVEC内Ca~(2+)信号的影响 | 第47-52页 |
·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 流式细胞仪检测Se-Met对HUVEC内Ca~(2+)信号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激光共聚焦检测Se-Met对HUVEC内Ca~(2+)信号的影响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Se-Met对HUVEC中NOS和VEGF表达的影响 | 第52-55页 |
· 实验部分 | 第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Se-Met对HUVEC体外血管生成的影响 | 第55-58页 |
· 实验部分 | 第5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