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
页 |
引言 | 第8-9
页 |
第一章 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的界定 | 第9-13
页 |
第一节 行贿 | 第9-10
页 |
一、含义 | 第9
页 |
二、一般行贿行为与行贿犯罪的界限 | 第9-10
页 |
第二节 行贿犯罪 | 第10-12
页 |
一、含义 | 第10
页 |
二、构成要件 | 第10-12
页 |
三、行贿犯罪的处罚 | 第12
页 |
第三节 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 | 第12-13
页 |
一、含义 | 第12
页 |
二、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的特征 | 第12-13
页 |
第二章 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 | 第13-18
页 |
第一节 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的现状 | 第13-15
页 |
一、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客观存在 | 第13
页 |
二、利用公款进行的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占一定比例 | 第13-14
页 |
三、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危害更为严重 | 第14-15
页 |
第二节 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的特点 | 第15-16
页 |
一、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一般不是为了直接谋取经济利益 | 第15
页 |
二、军内行、受贿者一般较为熟悉或有裙带关系 | 第15
页 |
三、军内行贿中贿而不求的感情投资现象较为普遍 | 第15-16
页 |
第三节 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存在问题 | 第16-18
页 |
一、军内行贿、受贿人之间的裙带关系增加了此类案件的侦破难度 | 第16
页 |
二、军事司法机关人员的能力素质与侦办此类案件的高要求不适应 | 第16-17
页 |
三、军内存在的消极保稳定思想造成部分此类案件不被追究 | 第17-18
页 |
第三章 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的成因分析 | 第18-24
页 |
第一节 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的内因 | 第18-21
页 |
一、错位的价值观是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的思想根源 | 第18-19
页 |
二、对行贿性质的错误认识是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产生的思想基础 | 第19-20
页 |
三、“低成本、高收益”是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产生的内在动因 | 第20-21
页 |
第二节 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的外因 | 第21-24
页 |
一、权力缺乏制约是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存在的外部条件 | 第21-22
页 |
二、被害人的抽象性是造成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蔓延的外在因素 | 第22
页 |
三、打击不力是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 | 第22-24
页 |
第四章 防范、惩处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的对策 | 第24-32
页 |
第一节 完善立法,编织打击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的严密法网 | 第24-28
页 |
一、取消“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构成要件 | 第24-25
页 |
二、扩大贿赂内容范围 | 第25
页 |
三、补足行贿罪的刑罚规定 | 第25-26
页 |
四、增设“感情投资型”行贿行为 | 第26-27
页 |
五、对刑法修正案(七)中贿赂犯罪条款的评价 | 第27-28
页 |
第二节 综合治理,全方位地防范、惩处军内行贿及行贿犯罪 | 第28-32
页 |
一、通过宣传教育,营造防范惩处军内行贿的良好氛围 | 第28-29
页 |
二、加强制度建设,铲除滋生权钱交易的适宜土壤 | 第29-30
页 |
三、坚持依法治军,加大对军内行贿犯罪的打击力度 | 第30-32
页 |
结论 | 第32-33
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