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形成与实践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研究 | 第12-14页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意义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特征的研究 | 第15页 |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方式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的来源与内容 | 第18-31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的思想来源 | 第18-27页 | (一) 马克思相关论述 | 第18-23页 | (二) 恩格斯的相关论述 | 第23-24页 | (三) 列宁的相关论述 | 第24-27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的主要内容 | 第27-31页 | (一) 爱国 | 第28页 | (二) 敬业 | 第28-29页 | (三) 诚信 | 第29-30页 | (四) 友善 | 第30-31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的形成过程 | 第31-41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形成的萌芽阶段 | 第31-33页 | (一) 社会主义新人思想的提出 | 第31-33页 | (二) 敬业与诚信新风的开启 | 第33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的初步探索 | 第33-35页 | (一)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 | 第33-34页 | (二) "向雷锋同志学习"口号的提出 | 第34-35页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的继续实践 | 第35-37页 | (一) "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树立 | 第35页 | (二) 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开启 | 第35-36页 | (三)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新要求 | 第36-37页 |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的初步确立 | 第37-41页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的思想灵魂 | 第37-38页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的现实追求 | 第38页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的内在品质 | 第38-39页 |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的具体要求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的培育与践行 | 第41-52页 | 一、弘扬传统文化 | 第41-43页 | (一) 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41页 | (二) 具有先进的革命品质 | 第41-42页 | (三) 包涵新时代的现代化特质 | 第42-43页 | 二、利用社会基础 | 第43-44页 | (一) 模范作用扩大社会群众基础 | 第43页 | (二) 严明法律制度优化社会环境基础 | 第43-44页 | (三) 教育活动巩固社会认知基础 | 第44页 | 三、拓宽实践渠道 | 第44-47页 | (一) 发挥社区作用 | 第44-45页 | (二) 发掘群团组织功能 | 第45-46页 | (三) 树立干部引领风范 | 第46页 | (四) 强化组织领导 | 第46-47页 | 四、创新传播载体 | 第47-49页 | (一) 发展网络文化 | 第47-48页 | (二) 增加活动内容 | 第48-49页 | 五、切实融入实际 | 第49-52页 | (一)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会认同 | 第49-50页 | (二) 结合现实需要,完善规章制度 | 第50-51页 | (三) 维持司法正义,弘扬法治精神 | 第51页 | (四) 汲取优秀文化,推进文化建设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