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26页 |
· 引言 | 第8-13页 |
· 炼油废水概述 | 第8-9页 |
· 炼油废水来源及组成 | 第8页 |
· RO浓水产生 | 第8-9页 |
· RO浓水的处理方法 | 第9-13页 |
· 回流法 | 第9页 |
· 电解法 | 第9-10页 |
· 联合电解法 | 第10页 |
· 高级氧化法 | 第10页 |
· 浓水综合利用 | 第10页 |
· 地面水体排放 | 第10-11页 |
· 深井注射 | 第11页 |
· 喷灌/陆上处理 | 第11-12页 |
· 蒸发塘 | 第12页 |
· BAF处理(曝气生物滤池) | 第12-13页 |
· 铁炭微电解技术综述 | 第13-18页 |
· 铁碳微电解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13页 |
· 铁碳微电解反应机理 | 第13-15页 |
· 铁碳微电解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铁碳微电解的优缺点 | 第17-18页 |
· 铁碳微电解的优点 | 第17-18页 |
· 铁碳微电解的缺点 | 第18页 |
· 腐蚀与缓蚀 | 第18-22页 |
· 腐蚀的基本概念 | 第18页 |
· 腐蚀的分类 | 第18-19页 |
· 缓蚀的基本概念 | 第19页 |
· 缓蚀剂的技术特征 | 第19页 |
· 缓蚀剂的分类 | 第19-22页 |
· 按化学成分分类 | 第19-20页 |
· 按作用机理分类 | 第20页 |
· 按缓蚀剂所形成的保护膜特征分类 | 第20-21页 |
· 按物理状态分类 | 第21页 |
· 按用途分类 | 第21-22页 |
· 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 第22页 |
· 缓释作用的影响因素 | 第22页 |
· 芬顿技术综述 | 第22-24页 |
· 芬顿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22-23页 |
· 芬顿体系的反应机理 | 第23页 |
· 芬顿技术用于水处理的优点 | 第23-24页 |
· 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4-26页 |
2 炼油RO浓水处理方法的探索实验 | 第26-49页 |
· 实验目的 | 第26页 |
· 实验目标 | 第26页 |
· 实验水样 | 第26页 |
· 实验仪器、试剂和材料 | 第26-29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试剂和材料 | 第26-27页 |
· 微电解填料 | 第27-28页 |
· 试剂配制方法 | 第28-29页 |
· 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29页 |
· 废水处理前后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 | 第29页 |
· 废水芬顿氧化前后官能团变化分析 | 第29页 |
· 铁碳填料表面腐蚀变化情况分析 | 第29页 |
· 电化学Tafer极化曲线测试 | 第29页 |
· 实验装置图 | 第29-31页 |
· 铁碳微电解实验装置 | 第29-30页 |
· 芬顿反应、次氯酸钠氧化反应实验装置 | 第30页 |
· 电化学Tafer极化曲线测试实验装置 | 第30-31页 |
· 炼油RO浓水处理方法的探索实验 | 第31-47页 |
· 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炼油RO浓水的实验研究 | 第31-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 实验步骤 | 第32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33页 |
· 芬顿氧化法处理RO浓水的实验研究 | 第33-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 实验步骤 | 第33-34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 铁碳微电解法处理RO浓水的实验研究 | 第36-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 实验步骤 | 第37-38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 芬顿氧化-铁碳微电解联用技术处理RO浓水的实验研究 | 第43-45页 |
· 实验条件 | 第43页 |
· 实验步骤 | 第43-44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45页 |
· 铁碳微电解-芬顿氧化联用技术处理RO浓水的实验研究 | 第45-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 实验步骤 | 第45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 次氯酸钠氧化-铁碳微电解联用技术处理RO浓水的实验研究 | 第46-47页 |
· 实验条件 | 第46页 |
· 实验步骤 | 第46-47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3 炼油废水引起铁碳微电解失效的机理及改善方法研究 | 第49-54页 |
· 傅里叶红外光谱测量结果及分析 | 第49-50页 |
· 铁碳表面微观结构观察结果及分析 | 第50-51页 |
· 电化学Tafer极化曲线测试结果 | 第51-52页 |
· 炼油废水导致铁碳微电解缓蚀机理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4 芬顿氧化-铁碳微电解联用技术处理炼油废水RO浓水的条件优化 | 第54-58页 |
· 实验方法 | 第54页 |
· 实验步骤 | 第54-55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57页 |
· 芬顿试剂加入量对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 芬顿反应时间对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6页 |
· 铁碳反应时间对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