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的缘起 | 第11-18页 | · 产生阶段 | 第11-14页 | · 确立时期 | 第14-18页 | 2 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的内涵 | 第18-28页 | · 黑社会性质的理解 | 第18-20页 | · 有组织的判定 | 第20-23页 | ·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立法特征 | 第23-28页 | 3 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的外延 | 第28-34页 | · 与黑恶势力的比较 | 第28-30页 | · 与犯罪集团的异同 | 第30-32页 | · 与恐怖主义组织的区别 | 第32-34页 | 4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立法完善 | 第34-45页 | · 立法缺陷 | 第34-38页 | · 形势判断相对滞后,罪名设置缺乏超前性 | 第35-36页 | · 罪名规定不全面 | 第36页 | · 犯罪主体单一,单位犯罪规定缺失 | 第36页 | · 财产刑设置不全面,刑罚种类缺乏针对性 | 第36-37页 | · 量刑幅度偏轻 | 第37页 | · 刑罚具体运用制度设置不当 | 第37-38页 | · 配套法规不健全 | 第38页 | · 立法构建 | 第38-45页 | · 增设《刑法》294条之一重新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 | 第38-40页 | · 增设罪名,完善犯罪主体的界定 | 第40页 | · 完善刑种、区分量刑 | 第40-42页 | · 完善刑事程序制度 | 第42-43页 | · 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构筑完整的反黑体系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