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1
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
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
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
页 |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5
页 |
·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3
页 |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5
页 |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5-16
页 |
·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 | 第16-17
页 |
· 相关概念及范围的界定 | 第17-19
页 |
· 控股股东 | 第17
页 |
· 融资偏好与非理性融资偏好 | 第17-18
页 |
· 融资方式 | 第18-19
页 |
第2章 控股股东对非理性融资偏好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19-26
页 |
· 控制权理论 | 第19-23
页 |
· 控制权与控制权市场理论 | 第19-21
页 |
· 控制权私人收益理论 | 第21-22
页 |
· 控制权与公司治理模式理论 | 第22-23
页 |
· 代理成本理论 | 第23-24
页 |
· 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 | 第23-24
页 |
· 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成本 | 第24
页 |
·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 | 第24
页 |
·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优序融资理论 | 第24-26
页 |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非理性融资偏好的特征分析 | 第26-35
页 |
·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股权结构特征分析 | 第26-30
页 |
·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特征分析 | 第26
页 |
·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分析 | 第26-30
页 |
· 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偏好的特征分析 | 第30-33
页 |
· 拟上市公司强烈谋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但资金并未有效利用 | 第30-31
页 |
· 已上市公司热衷股权再融资,虚拟融资项目或夸大融资项目数额 | 第31-32
页 |
· 定向增发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并呈现随意性的特点 | 第32-33
页 |
· 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偏好的不良后果 | 第33-35
页 |
第4章 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偏好的动因分析 | 第35-42
页 |
· 控股股东股权性质的影响 | 第35-36
页 |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体缺位容易导致经理层的内部人控制 | 第35
页 |
· 经理层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对非理性融资偏好的影响 | 第35-36
页 |
·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 | 第36-42
页 |
·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偏高容易造成控股股东控制问题 | 第36-38
页 |
· 控股股东的净资产增值收益对非理性融资偏好的影响 | 第38-39
页 |
· 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对非理性融资偏好的影响 | 第39-42
页 |
第5章 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偏好的实证研究 | 第42-50
页 |
· 研究样本与研究变量的选取 | 第42-44
页 |
· 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42
页 |
· 研究变量的选取 | 第42-44
页 |
· 研究假设与模型选择 | 第44-46
页 |
· 研究假设 | 第44-45
页 |
· 模型选择 | 第45-46
页 |
·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6-47
页 |
· 控股股东股权性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
页 |
·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47
页 |
· 实证分析 | 第47-50
页 |
·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
页 |
· 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47-49
页 |
· 实证结论 | 第49-50
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 第50-53
页 |
· 研究结论 | 第50
页 |
· 政策性建议 | 第50-53
页 |
· 优化股权结构,变“一股独大”为多股制衡 | 第50-51
页 |
· 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尤其是加强对募集资金的管理 | 第51-52
页 |
· 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 第52-53
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
页 |
致谢 | 第55-56
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