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
论文目录 | |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中国与东盟的双边投资概况 | 第11-12页 | (一) 中国与东盟的投资现状 | 第11页 | (二) 中国与东盟投资的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三) 小结 | 第12页 |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有投资争端解决规则 | 第12-19页 | (一) 双边投资协议中的相关规定 | 第13-14页 | ·私主体之间的投资争议 | 第13页 | ·国家之间的投资争议 | 第13页 | ·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投资争议 | 第13-14页 | (二) 《争端解决协议》确立的机制 | 第14-19页 | ·《争端解决协议》产生的背景 | 第14页 | ·《争端解决协议》的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争端解决协议》的意义 | 第17-19页 | (三) 小结 | 第19页 | 三、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9-24页 | (一) 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0页 | (二) 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是东盟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 | 第20-21页 | (三) 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是现有争端解决规则的发展与完善 | 第21-23页 | ·现有规则为新机制奠定了基础 | 第21页 | ·现有规则的不足为新机制的建立预留了空间 | 第21-23页 | (四) "中国威胁论"的影响要求新机制法制化 | 第23页 | (五) 小结 | 第23-24页 | 四、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原则 | 第24-33页 | (一) 坚持磋商先行,鼓励友好协商原则 | 第24页 | (二) 引入仲裁,促进争端解决法制化原则 | 第24-25页 | (三) 尊重东道国管辖权原则 | 第25-26页 | (四) 借鉴其他争端解决机制原则 | 第26-32页 | ·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借鉴 | 第26-28页 | ·对ICSID的借鉴 | 第28-30页 | ·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借鉴 | 第30-32页 | (五) 小结 | 第32-33页 | 五、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具体构想 | 第33-42页 | (一) 案件受理范围 | 第34-35页 | ·纳入投资者/东道国投资争端 | 第34-35页 | ·投资与投资人的合理定义 | 第35页 | ·东道国管辖的保留 | 第35页 | (二) 投资者主体资格的确认 | 第35-36页 | (三) 法律适用 | 第36-37页 |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首要原则 | 第36页 | ·适用缔约国法以及国际法原则——补充原则 | 第36-37页 | (四) 仲裁程序 | 第37-40页 | ·仲裁机构 | 第37-38页 | ·仲裁规则的选择 | 第38-39页 | ·仲裁庭的组成 | 第39页 | ·仲裁裁决的效力 | 第39-40页 | ·仲裁裁决的监督 | 第40页 | (五) 与WTO争端解决机制及ICSID之间的协调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