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39页 |
· 荧光化学传感器简介 | 第9-12页 |
· 荧光化学传感器的结构 | 第9页 |
· 荧光化学传感器的识别机理 | 第9-12页 |
·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 | 第9-10页 |
·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 | 第10-11页 |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 第11-12页 |
· 量子点及介孔材料简介 | 第12-19页 |
· 量子点(QDs)荧光传感材料 | 第12-16页 |
· 量子点(QDs)的制备方法 | 第13-14页 |
· 量子点(QDs)在检测领域的应用 | 第14-16页 |
·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 第16-19页 |
· 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方法 | 第17页 |
· 介孔二氧化硅的应用 | 第17-19页 |
· 金属离子传感器研究进展 | 第19-28页 |
· Cu~(2+)荧光探针 | 第19-23页 |
· Hg~(2+)荧光探针 | 第23-28页 |
·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9页 |
第二章 CdTe量子点功能化的荧光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合成及其对Cu~(2+)的选择性检测 | 第39-55页 |
· 引言 | 第39-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 仪器和药品 | 第41页 |
· 合成过程 | 第41-42页 |
· 样品制备 | 第42-43页 |
· 荧光介孔二氧化硅PPV@MSN的合成 | 第42页 |
· CdTe量子点的合成 | 第42页 |
· PPV@MSN@CdTe杂化微粒的制备 | 第42-43页 |
· PPV@MSN@CdTe对Cu~(2+)的选择性检测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 PPV@MSN@CdTe材料的表征 | 第43-46页 |
· 检测Cu~(2+)的机理探究 | 第46-47页 |
· PPV@MSN@CdTe对Cu~(2+)的选择性检测 | 第47-48页 |
· PPV@MSN@CdTe探针的离子选择性及抗干扰性探究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第三章 基于主客体识别作用构筑的新型聚合物刷功能化的荧光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粒:一个简单的FRET基比率型Hg~(2+)探针 | 第55-73页 |
· 引言 | 第55-56页 |
· 实验部分 | 第56-61页 |
· 仪器和药品 | 第56-57页 |
· 合成过程 | 第57-58页 |
· 样品制备 | 第58-61页 |
· 荧光介孔二氧化硅PPV@MSN的合成 | 第58页 |
· 氨基化的PPV@MSN(PPV@MSN-NH2)的合成 | 第58页 |
· PPV@MSN@CTA的合成 | 第58-59页 |
· PPV@MSN@PGMA的合成[45] | 第59页 |
· PPV@MSN@PGMA@CD的合成 | 第59-60页 |
· PPV@MSN@PGMA@CD@AD-SRhB的合成 | 第60-61页 |
· PPV@MSN@PGMA@CD@AD-SRhB对Hg~(2+)的选择性检测 | 第6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7页 |
· PPV@MSN@PGMA@CD@AD-SRhB微粒的表征 | 第61-64页 |
· 检测Hg~(2+)的机理探究 | 第64-65页 |
· PPV@MSN@PGMA@CD@AD-SRhB对Hg~(2+)的选择性检测 | 第65-66页 |
· PPV@MSN@PGMA@CD@AD-SRhB探针的离子选择性及抗干扰性 探究 | 第66-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