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探析--以山东某乡镇农村为例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9
页 | ABSTRACT | 第9-11
页 | 一、乡风文明建设研究综述及意义 | 第11-16
页 | (一)乡风文明建设研究综述 | 第11-12
页 | (二)乡风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 第12-16
页 | 1.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 第12-14
页 | 2.加强乡风外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 第14-15
页 | 3.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 第15-16
页 | 4.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 第16
页 | 二、乡风文明的含义及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16-27
页 | (一)乡风文明的含义 | 第16-19
页 | (二)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19-27
页 |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 | 第19-22
页 |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19-20
页 | (2)广泛开展科学文化教育 | 第20-22
页 | 2.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 第22-25
页 | (1)健康的文化娱乐方式 | 第22-23
页 | (2)合理的消费方式 | 第23-24
页 | (3)强化公共意识,建设和谐乡邻 | 第24
页 | (4)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第24-25
页 | 3.符合法律与道德规范的行为方式 | 第25-27
页 | (1)淳朴的乡村道德是维系农村稳定的纽带 | 第25-26
页 | (2)法律是乡风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 | 第26-27
页 | 三、乡风文明建设的条件分析 | 第27-34
页 | (一)有利条件 | 第27-32
页 | 1.乡风文明建设的外部条件 | 第27-31
页 |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政治基础 | 第27-28
页 | (2)党和政府的重视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领导基础 | 第28-30
页 | (3)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 第30-31
页 | 2.乡风文明建设的内部条件 | 第31-32
页 | (1)民风淳朴 | 第31
页 | (2)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 第31
页 | (3)农民对改变现状渴望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动力 | 第31-32
页 | (4)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国外的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第32
页 | (二)不利条件 | 第32-34
页 | 1.乡风文明建设在实际中容易受到忽视 | 第32-33
页 | 2.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 | 第33
页 | 3.非社会主义思想依然存在 | 第33-34
页 | 四、乡风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 | 第34-55
页 | (一)注重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 | 第34-38
页 | 1.国家重视农村党组建设 | 第35-36
页 | 2.当前农村党组存在的问题 | 第36-37
页 | 3.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方法 | 第37-38
页 | (二)整肃农村的风俗习惯 | 第38-39
页 | 1.破与立并重,大力移风易俗 | 第38-39
页 | 2.弘扬传统的优秀文化 | 第39
页 | (三)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 第39-44
页 | 1.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 第39-40
页 | 2.重新构建农村文化娱乐的体制和机制 | 第40-44
页 | (1)加强农村文化设施的力度 | 第40-42
页 | (2)农村娱乐的建设和引导 | 第42-44
页 | (四)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 | 第44-48
页 | 1.改变经营模式 | 第45-46
页 | 2.因地制宜,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 第46-47
页 | 3.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建立长效的科技推广制度 | 第47-48
页 | (五)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系统 | 第48-53
页 | 1.养老、医疗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系统的重点 | 第49-50
页 | 2.政府、集体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主导作用 | 第50-53
页 | (六)深入开展普法运动 | 第53-55
页 | 1.我国农村法制建设的现状 | 第53-54
页 | 2.做好农村普法工作 | 第54-55
页 | (1)加快农村立法工作,充分重视农民的合法权益 | 第54
页 | (2)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水平 | 第54
页 | (3)把普法与依法治村结合起来 | 第54-55
页 | (4)提供基础法律援助,完善农村法律服务 | 第55
页 | 结束语 | 第55-57
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
页 | 后记 | 第65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