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与学分互认制度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的研究 | 第11-13页 | · 关于学分互认的研究 | 第13-16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概论 | 第18-30页 | ·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概述 | 第18-20页 | · 成人高等教育 | 第18页 | · 学分 | 第18-19页 | · 学分制 | 第19页 | · 学年制、学年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 | 第19-20页 | ·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的现状 | 第20-22页 | ·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2-25页 | ·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建立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建立的可行性 | 第24-25页 | ·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建立的障碍因素分析 | 第25-27页 | · 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问题 | 第25-26页 | · 学分互认和学分标准的问题 | 第26页 | · 经费问题 | 第26页 | · 选修课发展不成熟 | 第26-27页 | · 适应学分制的配套制度不健全 | 第27页 | ·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建立的策略 | 第27-30页 | · 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 第28页 | · 建全课程体系和选课制度 | 第28页 | · 建立学分互认制度 | 第28-30页 | 第3章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制度的概述 | 第30-34页 | · 成人高能教育学分互认制度的内涵 | 第30-31页 | · 学分互认 | 第30-31页 | · 学分互认制度 | 第31页 | · 成人高等教育构建学分互认制度的意义 | 第31-34页 | · 学分互认制度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和个性化教育的体现 | 第31-32页 | · 学分互认制度是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实现高校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32页 | · 学分互认制度是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管理的必要手段 | 第32-34页 | 第4章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34-38页 | · 教育战略联盟理论 | 第34-35页 | · 教育公平理论 | 第35-36页 | · 自主学习理论 | 第36-38页 | 第5章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制度的基本框架 | 第38-42页 | · 学生档案系统 | 第38-39页 | · 课程系统 | 第39-40页 | · 互认系统 | 第40-41页 | · 评估监督系统 | 第41-42页 | 第6章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制度的运行机制 | 第42-50页 | · 运行与质量监控 | 第42-43页 | · 学分互认制度运行的基本内容和程序 | 第42-43页 | · 学分互认制度运行的注意事项 | 第43页 | · 经费管理 | 第43-45页 | · 学生经费管理 | 第44页 | · 学分互认制度下各系统运行的经费管理 | 第44-45页 | · 经费管理需要相关技术性支持 | 第45页 | · 学生管理 | 第45-46页 | · 专业导师制 | 第46页 | · 专业管理 | 第46页 | · 学籍管理 | 第46-50页 | · 弹性学制 | 第47页 | · 学籍预警和学籍淘汰制 | 第47-50页 | 总结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8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