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历史研究--以课程体系为研究维度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
页 | Abstract | 第7-10
页 | 前言 | 第10-16
页 | 一、美国博士生教育发展的宏观历史进程 | 第16-27
页 | (一) 萌芽时期(19世纪末至19世纪60年代) | 第16
页 | (二) 初步发展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 | 第16-18
页 | (三) 繁荣发展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 第18-22
页 | (四) 稳定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 第22-27
页 | 二、二战后美国博士生教育的课程体系研究 | 第27-45
页 | (一) 美国博士生课程体系下的就业趋向 | 第27-31
页 | 1. 培养目标 | 第27-28
页 | 2. 美国博士生的就业状况 | 第28-30
页 | 3. 美国博士生从事高校教师的要求 | 第30-31
页 | (二) 美国博士生教育的课程设置 | 第31-38
页 | 1. 课程选择个性化 | 第32-33
页 | 2. 课程设置广度化 | 第33-34
页 | 3. 课程学习内容创新性 | 第34-38
页 | (三) 美国博士生课程考试 | 第38-39
页 | (四) 美国博士生课程指导教师资格要求 | 第39-40
页 | (五) 美国部分院校博士生课程设置 | 第40-45
页 | 1. 哈佛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HGSE)的课程设置 | 第40-41
页 | 2.伯克利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的课程设置 | 第41-43
页 | 3. 麻省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生教育的课程设置 | 第43-45
页 | 三、二战后美国博士生教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 | 第45-49
页 | (一) 培养创新能力为主,发展学生的科研能力 | 第45
页 | (二) 注重课程的学习,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 第45-46
页 | (三) 研究生助教制度提高了博士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 第46-47
页 | (四) 课程考试保证了未来教师的质量 | 第47-48
页 | (五) 进修课程的设置,另辟了博士生高校教师的培养途径 | 第48-49
页 | 四、结语 | 第49-51
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
页 | 后记 | 第56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