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文摘 | 第11-12
页 |
英文文摘 | 第12-14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
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4
页 |
· 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创新的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14-16
页 |
· 国内外对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 | 第16-20
页 |
· 我国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 第16-18
页 |
· 国外的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 | 第18-20
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绿色GDP”思想对科技投入指标体系的新要求 | 第20-22
页 |
· “绿色GDP”思想对科技投入指标体系的新要求 | 第20-21
页 |
· “绿色GDP”统计技术上的难点与缺陷 | 第21-22
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
页 |
· 学位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2-23
页 |
· 区域科技投入绩效绿色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23-24
页 |
· 有关概念的说明 | 第24-26
页 |
· 科技投入有关的概念 | 第24
页 |
· 科技产出的概念 | 第24-25
页 |
· 绿色科技创新 | 第25-26
页 |
第二章 区域科技投入绩效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26-42
页 |
· 设计原则及注意问题 | 第26-27
页 |
· 科技投入绩效绿色评价指标的价值准则 | 第26
页 |
· 科技投入绩效绿色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26-27
页 |
· 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步骤 | 第27-30
页 |
· 指标的概念解释和计算说明 | 第30-32
页 |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32-33
页 |
· 基础指标评价标准的确立 | 第33
页 |
· 各级指数计算方法 | 第33-35
页 |
· 指标值的处理和计算 | 第34-35
页 |
· 科技投入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5
页 |
· 综合评价模型 | 第35-42
页 |
第三章 山东省科技投入绩效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 第42-57
页 |
· 山东省实施科技投入绩效绿色评价指标的必要性 | 第42-44
页 |
· 庞大的人口数量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 第42
页 |
· 主要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 第42-43
页 |
· 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 第43-44
页 |
· 山东省科技投入绩效绿色评价的横向比较 | 第44-49
页 |
· 科技资金投入比较 | 第44-46
页 |
· 科技人力投入比较 | 第46-47
页 |
· 科技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比较 | 第47
页 |
· 科技投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第47-48
页 |
· 科技对环境的影响比较 | 第48
页 |
· 各地区综合检测结果 | 第48-49
页 |
· 山东省科技投入绩效的纵向比较 | 第49-54
页 |
· 科技资金投入方面 | 第49-51
页 |
· 山东省科技人力投入比较 | 第51
页 |
· 山东省科技产出比较 | 第51-53
页 |
· 山东省科技投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第53
页 |
· 山东省科技投入对环境的影响 | 第53-54
页 |
· 山东省科技投入绩效存在问题的界定 | 第54
页 |
· 山东省科技投入绩效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54-57
页 |
· 科技投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社会效益 | 第54-55
页 |
· 过分强调企业是科技投入的主体忽视了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 | 第55-56
页 |
· 科技投入中环保科技投入比例不足 | 第56-57
页 |
第四章 建立科技投入绩效绿色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山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7-64
页 |
· 提高山东省环保科技投入在科技投入总量中的比例 | 第57
页 |
· 提高政府科技资金投入在科技资金投入中所占的比例 | 第57-58
页 |
· 创新科技投入绩效指标建立科技投入绿色评价指标体系 | 第58
页 |
· 建立完善的与科技投入绩效绿色评价指标体系配套的法律法规 | 第58-60
页 |
· 建立完善的与科技投入绩效绿色考评体系相配套的技术创新体系 | 第60-62
页 |
·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 第60
页 |
· 政府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 第60-61
页 |
· 构建以高校与科研院所为绿色技术创新支撑的网络 | 第61
页 |
· 培养绿色意识,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 第61-62
页 |
· 跨部门合作促进科技投入绩效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 | 第62
页 |
· 建立促进绿色科技创新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和政策 | 第62-64
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
页 |
致谢 | 第68-69
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