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
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
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
页 |
3 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法 | 第11-12
页 |
4 技术路线 | 第12-13
页 |
第二章 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承载力及优化配置理论框架 | 第13-21
页 |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
页 |
1.1 关于“可持续发展” | 第13
页 |
1.2 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及优化配置研究概况 | 第13-14
页 |
1.3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及优化配置研究概况 | 第14-16
页 |
2 相关概念 | 第16-17
页 |
2.1 水土资源承载力 | 第16
页 |
2.2 水土资源优化配置 | 第16-17
页 |
3 水土资源承载力、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17
页 |
4 水土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的内涵 | 第17-19
页 |
5 水土资源可持续承载的度量与评价方法 | 第19-20
页 |
5.1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法 | 第19
页 |
5.2 系统动力学(SD)方法与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 第19
页 |
5.3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与综合评判模型 | 第19-20
页 |
6 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 第20-21
页 |
6.1 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层次性模式及构建方法 | 第20
页 |
6.2 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区域差异性模式及构建方法 | 第20
页 |
6.3 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效益最大化的结构优化模式及构建方法 | 第20-21
页 |
第三章 关中地区水土资源态势分析 | 第21-32
页 |
1 关中地区水土资源环境背景 | 第21-22
页 |
1.1 自然地理环境 | 第21
页 |
1.2 社会经济环境 | 第21-22
页 |
2 关中地区水土资源存量特征 | 第22-25
页 |
2.1 水土资源概况 | 第22-23
页 |
2.2 水土资源存量特征 | 第23-25
页 |
3 关中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25-30
页 |
3.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25-26
页 |
3.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26-28
页 |
3.3 关中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特征总结 | 第28-30
页 |
4 关中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30-32
页 |
第四章 水土资源——生态经济巨系统剖析 | 第32-43
页 |
1 关中地区水土资源——生态经济巨系统的界定 | 第32-33
页 |
2 水土资源可持续承载力主要影响因素相互关联关系的定性分析 | 第33-37
页 |
2.1 水土资源的可持续承载力与经济发展 | 第33-35
页 |
2.2 水土资源的可持续承载力与社会政策制度 | 第35-36
页 |
2.3 水土资源的可持续承载力与人口发展 | 第36-37
页 |
2.4 水土资源的可持续承载力与科学技术进步 | 第37
页 |
3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37-43
页 |
3.1 关联矩阵的计算 | 第38
页 |
3.2 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结论 | 第38-43
页 |
第五章 关中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综合评价 | 第43-69
页 |
1 关中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承载力评价 | 第43-59
页 |
1.1 指导思想 | 第43
页 |
1.2 水土资源可持续承载力判定模式与求解方法 | 第43-46
页 |
1.3 水土承载指数的具体表达模式与求解 | 第46-55
页 |
1.4 水土压力指数(CPI)具体表达模式与求解 | 第55-57
页 |
1.5 关中地区水土可持续承载力评价 | 第57-59
页 |
2 基于水土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 | 第59-66
页 |
2.1 研究思路与综合评价流程 | 第59-61
页 |
2.2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61-63
页 |
2.3 评价结果 | 第63-66
页 |
3 基于水土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 | 第66-69
页 |
第六章 关中地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思路研究 | 第69-74
页 |
1 统筹水土的资源功能和生态环境功能,确定合理开发利用模式 | 第69-70
页 |
1.1 加强重视程度,编制并实施基于水土生态功能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 第69-70
页 |
1.2 完善机制,强化投入保障,加快水土生态环境建设 | 第70
页 |
1.3 将水土资源纳入一体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政策、法律体系 | 第70
页 |
1.4 加强宣传,引导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 第70
页 |
2 以水土资源挖潜为主,实现水土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 第70-73
页 |
2.1 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 | 第70-72
页 |
2.2 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 | 第72-73
页 |
3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轻水土资源的压力 | 第73-74
页 |
第七章 结论与问题 | 第74-77
页 |
1 结论 | 第74-75
页 |
2 存在的问题 | 第75-77
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
页 |
后记 | 第8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