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财产犯罪的定罪数额标准 | 第10-13页 |
· 财产犯罪及定罪数额标准的定义 | 第10-11页 |
· 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的意义和依据 | 第11-13页 |
二、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的优劣 | 第13-25页 |
· 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的现行法律规定模式 | 第13-14页 |
· 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的现行模式对司法实践的积极意义 | 第14-15页 |
· 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的现行模式对司法实践的消极影响 | 第15-17页 |
· 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司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困境 | 第17-22页 |
(1) 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在无实物财产犯罪案件中的困境 | 第17-18页 |
(2) 对于犯罪嫌疑人多次实施侵犯财产行为,但每次均不能达到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的案件司法实践应如何定罪量刑的困境 | 第18-19页 |
(3) 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在财产犯罪未遂案件中的困境 | 第19-21页 |
(4) 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唯数额论"对轻微财产犯罪案件处理的困境 | 第21-22页 |
· 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利弊的原因 | 第22-25页 |
三、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的设定原则和依据 | 第25-31页 |
· 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的设定原则 | 第25-26页 |
(1) 平等性原则 | 第25页 |
(2) 确定性参照比率原则 | 第25-26页 |
(3) 对应性原则 | 第26页 |
(4) 地域性原则 | 第26页 |
(5) 时间性原则 | 第26页 |
· 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的设定依据 | 第26-29页 |
(1) 犯罪数额标准的设定应当以不法行为对合法权益的侵犯性为依据 | 第26-27页 |
(2) 犯罪数额起点的设定应以不法行为侵犯的对象为依据 | 第27-28页 |
(3) 犯罪数额标准的设定应当以不法行为与社会主体意志的不相容性为依据 | 第28-29页 |
(4) 刑法设定犯罪数额标准时受社会公众反应的影响 | 第29页 |
(5) 刑法在设定犯罪数额标准时受刑事政策和犯罪发案情况的影响 | 第29页 |
· 犯罪数额标准的设定,应当从刑法干预的客观能力出发,着眼于刑法效益的发挥,使犯罪数额标准设定得合理得当 | 第29-31页 |
(1) 犯罪数额标准的设定,受刑法局限性和不完整性的制约 | 第30页 |
(2) 犯罪数额标准的设定,受刑法资源稀缺和刑法成本昂贵的制约 | 第30-31页 |
四、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的模式构想 | 第31-40页 |
· 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的模式应实现的刑罚理念 | 第31-34页 |
· 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的的历史延革 | 第34-35页 |
· 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应实现的效用 | 第35-38页 |
· 财产犯罪定罪数额标准模式的构想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谢词 | 第44-4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