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10
页 |
导言 | 第10-16
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
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2
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2-13
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
页 |
五、职务犯罪与高校职务犯罪的概念 | 第13-16
页 |
(一) 职务犯罪的概念 | 第13-14
页 |
(二) 高校职务犯罪的概念 | 第14-16
页 |
第一章 高校职务犯罪的现状及特征 | 第16-24
页 |
一、案件呈多发趋势,发案率大幅上升 | 第16-18
页 |
二、教学物资设备采购、基建、财务、招生等工作领域成为高校职务犯罪案件的高发部位 | 第18-21
页 |
三、犯罪主体集中在领导干部、后勤管理人员及校办企业人员之中 | 第21-22
页 |
(一) “一把手”职务犯罪比例较大 | 第21
页 |
(二) 高校主管基建领导干部屡屡落马 | 第21
页 |
(三) 涉案人员呈现低龄化 | 第21-22
页 |
(四) 领导干部集体腐败 | 第22
页 |
四、贪污、受贿、挪用等犯罪为高校职务犯罪的主要形式 | 第22-24
页 |
第二章 诱发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 | 第24-29
页 |
一、高等教育对市场经济的适应程度不 | 第24-25
页 |
二、高校内部管理工作不到位 | 第25-27
页 |
(一) 教育缺乏制度化系统化,针对性有效性不够 | 第25
页 |
(二) 干部选拔任用环节存在问题 | 第25-26
页 |
(三) 对干部缺乏有效管理,监督不力 | 第26
页 |
(四) 相关工作制度不完善,执行中监控不力 | 第26
页 |
(五) 体制不顺、工作机制不完善,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 第26-27
页 |
三、高校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思想存在偏差 | 第27-29
页 |
第三章 高校职务犯罪预防的对策与措施 | 第29-43
页 |
第一节 当前高校职务犯罪预防的现状 | 第29-31
页 |
一、高校职务犯罪预防的工作机制 | 第29-30
页 |
二、高校职务犯罪的防范手段 | 第30
页 |
三、高校职务犯罪预防的不足之处 | 第30-31
页 |
第二节 高校职务犯罪预防的对策与措施 | 第31-43
页 |
一、加强高等教育立法,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高校职务犯罪 | 第32-33
页 |
(一) 在高等教育立法中体现预防的思想 | 第32-33
页 |
(二) 明确高校监察的工作职能 | 第33
页 |
(三) 完善高校法律监督体系 | 第33
页 |
二、高校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法律素质 | 第33-35
页 |
(一) 高校管理者必须树立依法治校理念 | 第33-34
页 |
(二) 高校党员干部要提高法律素质 | 第34-35
页 |
三、高校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校内预防职务犯罪体系 | 第35-42
页 |
(一) 搭建职务犯罪预防宣教平台,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在预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 第35-36
页 |
(二) 构建制度预防机制,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在预防中的保证作用 | 第36-38
页 |
(三) 打造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监督在预防体系中的关键性作用 | 第38-42
页 |
四、充分利用职务犯罪预防网络,加强与检察院、法院等司法部门的交流合作,搞好职务犯罪综合预防 | 第42-43
页 |
结语 | 第43-44
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
页 |
后记 | 第47-48
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