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中贮藏物质的消长及淀粉酶活性规律的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全站论文库
硕士博士论文库
普通期刊论文库
分类:
教育论文网
→农业科学论文→
农作物论文
→
禾谷类作物论文
→
玉米(玉蜀黍)论文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中贮藏物质的消长及淀粉酶活性规律的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
第1-5 页
Abstract
第5-12 页
1 前言
第12-18 页
· 概述
第12-13 页
· 高油玉米的研究进展
第13-14 页
· 高油玉米概念、特点和利用价值
第13 页
· 国内外高油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
第13-14 页
·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研究进展
第14 页
·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概念、特点和利用价值
第14 页
·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
第14 页
· 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贮藏物质积累的研究进展
第14-17 页
· 淀粉的生物合成与油脂的生物合成的关系
第14-15 页
· 油料作物中淀粉有可能作为临时贮藏物质
第15 页
· 淀粉酶和淀粉的水解
第15-17 页
· 淀粉的生物合成与糖的关系
第17 页
· 本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第17-18 页
2 材料与方法
第18-23 页
·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案
第18-19 页
· 试验材料
第18 页
· 田间试验方案
第18 页
· 栽培管理
第18-19 页
· 取样方法与试样制备
第19 页
· 取样方法
第19 页
· 试样制备
第19 页
· 生化测定方法
第19-22 页
· 籽粒含油率的测定
第19-20 页
· 胚重比和胚油比的测定
第20 页
· 可溶性总糖的测定
第20 页
· 淀粉的测定
第20 页
·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第20-21 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第21-22 页
· 水分含量的测定
第22 页
· 统计分析方法
第22-23 页
3 结果与分析
第23-74 页
· 籽粒发育过程中单粒干重的变化
第23-26 页
· 胚单粒干重的变化
第23-24 页
· 非胚单粒干重的变化
第24-25 页
· 籽粒单粒干重的变化
第25-26 页
· 籽粒发育过程中胚重比的变化
第26-28 页
· 籽粒发育过程中含水量的变化
第28-32 页
· 胚含水量的变化
第28-29 页
· 非胚含水量的变化
第29-30 页
· 籽粒含水量的变化
第30-32 页
· 籽粒发育过程中含油率的变化
第32-37 页
· 胚含油率的变化
第32-33 页
· 非胚含油率的变化
第33-34 页
· 籽粒含油率的变化
第34-36 页
· 籽粒油分积累速率的变化
第36-37 页
· 籽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第37-41 页
· 胚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第37-38 页
· 非胚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第38-40 页
· 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第40-41 页
· 籽粒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
第41-45 页
· 胚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
第41-43 页
· 非胚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
第43-44 页
· 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
第44-45 页
· 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
第45-50 页
· 胚淀粉含量的变化
第45-47 页
· 非胚淀粉含量的变化
第47-48 页
· 籽粒淀粉含量的变化
第48-50 页
· 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第50-54 页
· 胚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第50-51 页
· 非胚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第51-53 页
· 籽粒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第53-54 页
· 各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第54-71 页
· 微胚乳Ⅰ胚中各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第54-56 页
· 微胚乳Ⅰ非胚中各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第56-57 页
· 微胚乳Ⅰ籽粒中各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第57-59 页
· 微胚乳Ⅱ胚中各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第59-61 页
· 微胚乳Ⅱ非胚中各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第61-62 页
· 微胚乳Ⅱ籽粒中各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第62-64 页
· 微胚乳玉米中各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第64-66 页
· 高油115胚中各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第66-68 页
· 高油115非胚中各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第68-69 页
· 高油115籽粒中各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第69-71 页
· 微胚乳玉米籽粒中主要性状的通径分析
第71-74 页
· 微胚乳玉米籽粒中油分的通径分析
第71-72 页
· 微胚乳玉米籽粒中蛋白质的通径分析
第72-73 页
· 微胚乳玉米籽粒中可溶性总糖的通径分析
第73-74 页
4 讨论与结论
第74-79 页
· 讨论
第74-77 页
· 籽粒发育过程中油分与蛋白质的消长关系
第74 页
· 籽粒发育过程中油分与可溶性总糖的消长关系
第74-75 页
· 籽粒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与淀粉的消长关系
第75 页
· 籽粒发育过程中油分与胚重比、胚油比的关系
第75 页
· 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油分和蛋白质三者之间的消长关系
第75-76 页
· 籽粒发育过程中油分、蛋白质、淀粉与胚重比、胚油比的关系
第76 页
· 籽粒发育过程中主要贮藏物质与淀粉酶活性的关系
第76 页
·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主要贮藏物质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第76-77 页
· 环境与遗传的影响
第77 页
· 结论
第77-79 页
致谢
第79-80 页
参考文献
第80-84 页
附录
第84页
本篇论文共
84
页,
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
更多论文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中贮藏物质的
不同N肥施用量、留茬高度对杂交臂形
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丁布含量及苯丙氨
大花高代组织培养与诱变的研究
茉莉花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
东方百合离体培养与试管鳞茎诱导的
氯酸钾诱导龙眼反季节成花过程生理
杨梅生产管理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香蕉不同防寒措施及效应研究
生长调节剂对龙眼成花的影响研究
套袋对广西山区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南方地区淮山药生
钙胁迫对紫花芒果实PE、PG、纤维素
广西雅长兰科自然保护区石斛属植物
平丹一号余甘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开花
广西野生杨梅资源调查及遗传多样性
广西香蕉种质资源的收集及抗南方根
木薯皮栽培草菇及V
1
菌株
龙牙百合组织培养的优化研究
三种树型修剪对芒果、龙眼光合气体
网纹甜瓜耐低氧砧木筛选及其耐低氧
苦瓜种子发育过程中质量变化的基因
苗期不同光周期处理对有棱丝瓜花性
蚯蚓及根际处理对果园土壤肥力和果
杨桃果实多酚氧化酶的研究
蚯蚓对四季蜜芒根际钙及果实含钙量
厚荚相思组织培养与农杆菌介导遗传
连栽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复杂性和土
广西林业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
南宁市4种道路绿化灌木生理特性及土
深色名贵硬木家具用材研究
桂西北退耕还林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
尾巨桉、厚荚相思及其混交林生态系
木材蓝变生物控制菌康氏木霉几丁质
马占相思人工林生长特性及综合效益
浙江省龙泉市毛竹低产林施肥的生物
大花序桉种源材性遗传变异研究
两种海草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及其叶片
木材蓝变菌的分离及其控制菌种的筛
广西大王岭风景旅游区森林景观格局
连栽桉树根际微生物分析及固氮菌的
西南桦、光皮桦杂交育种研究初探
水牛生精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初步研
用CNCPS评定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
广西水牛粗饲料分级指数的测定
广西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部分Ns
广西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
广西奶牛结核病的监测与防制
猪瘟病毒广西梧州株N
pro
沼泽型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
发酵豆粕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
水牛瘤胃纤毛虫分子生态研究初探
不同处理的秸秆饲料体外消化率的比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肉鸡生长性
山羊在不同日粮结构下尿中嘌呤衍生
不同日粮因素对青年母水牛尿中嘌呤
广西猪PRV分子病原学调查及快速鉴别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E基因重组质
广西西部地区蝙蝠携带狂犬病调查
饲粮中构树叶粉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
维生素C和E及血清种类对水牛体外受
广西副猪嗜血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猪卵母细胞种内和种间显微受精相关
猪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监测、神经氨酸
奶牛胎衣不下的初步研究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env基因蛋
广西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3基
基层配种员《牛人工授精技术》网络
mPRβ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
广西巴马小型猪Myostatin和Leptin基
广西巴马小型猪生长素和脂联素基因
乳酸等指标在奶牛分娩前后的动态变
2006-2007年广西狂犬病病毒的检测及
广西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
禽腺病毒hexon基因克隆表达及间接E
正常娟姗牛瘤胃液生理指标的测定
禽呼肠孤病毒M1、M2基因克隆序列分
广西猪链球菌2型流行病学研究
广西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的研究
广西猪增生性肠炎病原的初步研究
合浦鹅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适宜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广西流行代表毒
用于快速检测猪瘟抗体双功能分子的
抗仔猪大肠杆菌病原性腹泻IgY抗体微
黄牛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HAT1基因表
水牛产奶数量性状基因多态性研究
广西6株狂犬病分离毒株P和M基因的克
荷斯坦奶牛FSHR基因5’侧翼和第10外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在广西
广西猪流感病毒A/Sw/GX/13/06(H1N
大片吸虫分泌排泄产物调节水牛外周
猪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初步研
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前后基因差异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蛋白的克隆表
猪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NA基因的序
水牛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保存的研究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论文
籽粒
贮藏物质论文
消长规律论文
相关分析论文
版权申明
:目录由用户
whua45**
提供,
www.51papers.com
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
请点击这里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内搜索引擎
||
站点地图
||
在线购卡
|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