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4
页 | 英文摘要 | 第4-5
页 | 绪论 | 第5-7
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5
页 | 研究的一般背景 | 第5-6
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6-7
页 |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 第7
页 | 一、 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主因素——小学生重要他人 | 第7-8
页 | 二、 小学生互动性重要他人的类型与特征 | 第8-13
页 | 小学生互动性重要他人的涵义与特征 | 第8-9
页 | 影响小学生认同其互动性重要他人的因素 | 第9-13
页 | 三、 小学生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 | 第13-18
页 | 小学生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生活技能社会化的影响 | 第13-14
页 | 小学生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行为规范社会化的影响 | 第14-16
页 | 小学生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一般生活规范社会化的影响 | 第14
页 | 小学生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 第14-15
页 | 小学生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 第15-16
页 | 小学生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生活目标社会化的影响 | 第16
页 | 小学生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人格特质社会化的影响 | 第16-18
页 | 四、 对教育的启示 | 第18-24
页 | 全社会都应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的大教育观 | 第18
页 | 学校与家庭应谋求自身现状的改善,以促进小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 第18-20
页 | 明确小学生接受其互动性重要他人的影响的主动性 | 第20-24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