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视角下的公务员德性问题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视角下的公务员德性问题研究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5 页
Abstract第5-9 页
引言第9-12 页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第9-10 页
  二、研究现状分析以及研究意义和价值第10-11 页
  三、研究框架第11-12 页
第一章 我国公务员的德性问题第12-21 页
  第一节 公务员德性概述第12-15 页
    一、公务员、德性及公务员德性的内涵第12-13 页
      (一) 公务员的界定第12 页
      (二) 德性的内涵第12-13 页
      (三) 公务员德性的内涵第13 页
    二、公务员德性的功能第13-14 页
      (一) 导向功能第13 页
      (二) 自律功能第13-14 页
      (三) 激励功能第14 页
    三、公务员德性的构成要素第14-15 页
      (一) 道德认知第14 页
      (二) 道德情感第14 页
      (三) 道德意志第14-15 页
      (四) 道德信念第15 页
      (五) 道德习惯第15 页
  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的德性问题第15-21 页
    一、我国公务员行政实践中的道德失范现象第15-16 页
      (一) 在道德认知上,“官本位”意识增强第15-16 页
      (二) 在道德情感上,缺乏为公众服务的道德情怀第16 页
      (三) 在道德意志上,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第16 页
      (四) 在道德信念上,缺少对公众负责的责任感第16 页
      (五) 在道德习惯上,缺乏自觉的行政行为习惯第16 页
    二、我国公务员道德失范的现实原因分析第16-18 页
      (一) 行政实践中的利益冲突第16-17 页
      (二) 行政实践中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第17 页
      (三) 行政实践中的伦理困境第17-18 页
    三、我国公务员道德失范的理论根源第18-21 页
      (一) 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人性恶与规制理论第18-19 页
      (二) 公共选择派的政治“经济人”假设与激励兼容理论第19 页
      (三) 公务员德性问题的研究向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的回归第19-21 页
第二章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与公务员德性问题的研究第21-32 页
  第一节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第21-23 页
    一、先秦儒家的人性学说第21-22 页
      (一) 孔子的性相近论第21 页
      (二) 孟子的性善论第21 页
      (三) 荀子的性恶论第21-22 页
    二、先秦儒家的哲学认识论第22-23 页
      (一) 孔子“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的哲学认识论第22 页
      (二) 孟子“尽心”、“知性”的哲学认识论第22-23 页
      (三) 荀子“心有征知”的哲学认识论第23 页
  第二节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的理想目标第23-26 页
    一、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的最高理想:内圣外王第23-24 页
    二、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的现实目标:君子人格第24-25 页
      (一) 孔子“仁者安仁”的理想人格第24-25 页
      (二) 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理想人格第25 页
      (三) 荀子“王”“霸”兼综的理想人格第25 页
    三、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止于至善第25-26 页
  第三节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的方法第26-29 页
    一、孔子学、思结合的修养方法第26-27 页
    二、孟子存心养性、反身内求的道德修养方法第27 页
    三、荀子“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方法第27-29 页
  第四节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与我国公务员德性修养的契合点第29-32 页
    一、道德修养前提即人性预设的契合点第29-30 页
    二、道德修养目标即理想人格追求的契合点第30-31 页
    三、道德修养内容即处理关系上的契合点第31-32 页
第三章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视角下的公务员德性修养第32-39 页
  第一节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视角下我国公务员德性培养的具体目标第32-34 页
    一、公正第32 页
    二、亲民第32-33 页
    三、忠诚第33 页
    四、廉洁第33 页
    五、敬业第33 页
    六、忠恕第33-34 页
  第二节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视角下我国公务员德性修养的外在保障第34-35 页
    一、为公务员的德性修养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第34 页
    二、为公务员的德性修养提供法律与制度的保障第34-35 页
    三、为公务员的德性修养建立道德回报机制第35 页
  第三节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视角下我国公务员德性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第35-39 页
    一、博学慎思第35-36 页
    二、反省内求第36-37 页
    三、克己慎独第37 页
    四、身体力行第37-39 页
结语第39-40 页
注释第40-43 页
参考文献第43-47 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7-48 页
后记第48-49页

本篇论文共49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视角下的公务
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群体性事
“乡政村治”的制度分析与均衡性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研
毛泽东的农民观及其当代价值
论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下我国环境立法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
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研究
库恩“范式”与SSK科学观
论萨特的自由观及其现代价值
论“孔颜乐处”的精神境界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认识论构成及
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意蕴及其当代价
苏格拉底哲学及其意义
康德哲学主体性思维研究
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论布哈林的平衡论哲学思想
生活世界中的语言游戏--对维特根斯
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研究
尼采价值哲学研究
中国古代契约伦理研究
经济与伦理的统一--“亚当·斯密问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伦理思想
论哈贝马斯程序主义伦理思想
广西五保村建设的伦理价值研究
斯宾诺莎的伦理自由思想研究
弗洛姆孤独理论研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的人学意蕴
脑电信号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
基于ARM的血氧饱和度检测仪的研究
α粒子结构下p-~(12)c非弹性散射
大学生对静电学概念理解的初步研究
三类松香基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
科学技术与广西百色生态环境保护
从生态环境问题看生态技术观的树立
收缩临界6连通图中6度顶点数新的下
图的符号星控制数
n,M,q固定时的最大极小距离(n,
不相交差族的存在性
k连通图中的k可收缩边
外差族和不相交差族的分圆构造
收缩临界k连通图中的原子及阶较小的
PA与鞅差序列重对数律的精确渐近性
几类微分系统概周期解的研究
模糊描述逻辑L-SI语义及推理的研究
含限定性数目约束的模糊描述逻辑FA
时滞随机和脉冲Hopfield神经网络的
两类具有Holling-Ⅲ类功能反应的捕
动力系统中两类跟踪性的研究
一类基于统一Lorenz型系统的动力学
星风质量损失对贫金属AGB星表面丰度
J/ψ→P(?)ω衰变过程中P(?)
有限同位旋密度下核子的质量分裂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生物样品中
基于复合地产理念的体育主题地产开
国债融资效应的政策协调分析
清代以来十万大山地区瑶族经济社会
新时期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史探微
桂北地区孝歌习俗变迁研究--以歌师
毛泽东的人口思想研究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人才软环境建设研
大学生的人际期望与心理健康研究
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
初中英语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广西少数民族中学生价值观调查研究
走在从“学生”到“教师”的路上--
广西高校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体育消
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研究
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潮在广西的传播
1957年反右运动扩大化的原因探析
邓颖超民主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思想
论A.S.拜厄特的小说《占有》中的互
初盛唐自喻赋研究
宋元小说家话本中的词研究
恐惧与焦虑的影像表达--当代电影中
90年代末以来中国商业电影的美学透
乌克兰哥萨克研究(1591-1775年)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新闻政策
归纳法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心理健康水平
消费文化和现代审美--现代审美视野
清末以来天主教在广西瑶族山区传播
建筑艺术之“象征”美学初探
平衡差族的存在性
集值变分不等式非零解的存在性
 
公务员德性论文 道德失范论文 人性预设论文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guodem**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