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
页 |
ABSTRACT | 第7-12
页 |
1 绪论 | 第12-19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的人才策略研究现状 | 第13-16
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
页 |
· 国内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的人才策略的研究现状 | 第15-16
页 |
· 研究的对象、方法、目的创新及选题意义 | 第16-19
页 |
· 研究的对象 | 第16
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
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7
页 |
· 创新点 | 第17-18
页 |
· 选题意义 | 第18-19
页 |
2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的现状 | 第19-26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的基础 | 第19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历史回顾及其它“准订单式培养”的界定 | 第19-22
页 |
· 浅层次松散合作阶段 | 第20
页 |
· “订单式培养”阶段 | 第20-21
页 |
· 深层次“准订单式培养”阶段 | 第21
页 |
· 关于“准订单式培养”的其它界定 | 第21-22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的现状及形式 | 第22-24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的现状 | 第22-23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的形式 | 第23-24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 | 第24-26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能够改善人才供给结构,满足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 第24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能够降低企业用人成本,提高用人效能 | 第24-25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有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 第25-26
页 |
3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的人才策略分析 | 第26-37
页 |
· 企业为何青睐高职院校 | 第26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与企业人员招聘的人才策略 | 第26-30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对推动企业人才群体规模偏小问题的解决 | 第27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对推动招聘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 | 第27-28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对企业储备人才策略的推进 | 第28-29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对企业低成本招聘人才策略的落实 | 第29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体现了企业人才招聘策略的战略性 | 第29-30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与企业人员培训的人才策略 | 第30-37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对企业人才培训策略战略性的唤醒 | 第31-32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有助于提升企业培训师资水平,改进培训方式方法 | 第32-35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有助解决企业人才培训投入不足的问题 | 第35-36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有助于改善企业人才培训中培训内容偏重技能,员工价值观培训不够有效的问题 | 第36-37
页 |
4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的人才策略的问题、挑战和建议 | 第37-45
页 |
· 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 第37-39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合作的积极性远未充分调动 | 第37
页 |
· 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合作中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37-38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合作中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38-39
页 |
· “准订单式培养”合作双方存在当“甩手掌柜”的问题 | 第39
页 |
· 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的人才策略的思考与建议 | 第39-45
页 |
·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本增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第39-40
页 |
· 从立法与制定政策的角度,支持企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的开展 | 第40-41
页 |
· 有关部门给高职院校更多权利,让高职院校寻求适应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教学模式 | 第41
页 |
· 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准订单式培养”的几个建议 | 第41-45
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
页 |
致谢 | 第47-48
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