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
页 |
英文摘要 | 第5-8
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30
页 |
· 种子健康检测概况 | 第8-11
页 |
· 种子健康检测的概念和目的 | 第8
页 |
· 种子健康检测的重要性 | 第8-10
页 |
· 种子健康检测方法的选择 | 第10
页 |
· 种传病虫害的控制方法 | 第10-11
页 |
· 植物种传病毒的研究概况 | 第11-17
页 |
· 植物种子传播病毒的现象和危害 | 第11-12
页 |
· 植物种子传播病毒的机制 | 第12-14
页 |
· 影响种子传毒的因素 | 第14-17
页 |
· 种传病毒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 第17
页 |
·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现状 | 第17-22
页 |
· 以病毒外壳蛋白(CP)为基础的检测技术 | 第18-19
页 |
· 以病毒核酸为基础的检测技术 | 第19-21
页 |
· 种子带病毒检测方法 | 第21-22
页 |
· 大豆花叶病毒(SMV)和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研究进展 | 第22-27
页 |
· 大豆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 第22-25
页 |
· 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 第25-27
页 |
· 本研究的背景 | 第27-28
页 |
·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线 | 第28-30
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8-29
页 |
· 技术路线 | 第29-30
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39
页 |
· 材料 | 第30-31
页 |
· 供试毒源 | 第30
页 |
· 供试种子 | 第30
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30
页 |
· 引物设计 | 第30-31
页 |
· 研究法 | 第31-39
页 |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第31-32
页 |
· RT-PCR 检测 | 第32-34
页 |
· PCR 产物克隆 | 第34-37
页 |
· 克隆的鉴定 | 第37-38
页 |
· 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序列同源性比较 | 第38-39
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9-50
页 |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结果 | 第39
页 |
· 总RNA 的提取 | 第39
页 |
· RT-PCR 检测结果 | 第39-44
页 |
· 克隆鉴定的结果 | 第44-47
页 |
· 重组质粒的PCR 鉴定 | 第44-46
页 |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46-47
页 |
· 测序结果 | 第47-49
页 |
· 直接以大豆和菜豆干种子为检测对象的快速、灵敏、专化性强的 SMV、BCMV 的RT-PCR 检测技术体系建立 | 第49-50
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0-54
页 |
· 关于总RNA 提取和PCR 抑制物质的去除 | 第50-51
页 |
· 特定植物中种传病毒分子检测特异性引物设计的特殊性 | 第51-52
页 |
· 关于引物设计与RT-PCR 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广泛性的关系 | 第52
页 |
· 种子传毒率与斑驳率的相关性 | 第52-54
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4-55
页 |
· 建立了从大豆和菜豆干种子中提取SMV、BCMV 总RNA 的有效方法 | 第54
页 |
· 构建了直接检测大豆和菜豆干种子中SMV、BCMV 的特异性引物 | 第54
页 |
· 建立了直接以大豆和菜豆干种子为检测对象的快速、灵敏、专化性强的 SMV、BCMV 的RT-PCR 检测技术体系 | 第54-55
页 |
致谢 | 第55-56
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
页 |
附录 | 第63-7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