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分制的管理体制障碍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7
页 | 目录 | 第7-10
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
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0
页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第10-11
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11
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1
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
页 | 一、学分制 | 第11
页 | 二、学年制 | 第11-12
页 | 三、管理体制 | 第12
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
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2-13
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
页 | 第五节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9
页 | 一、国外研究 | 第13-15
页 | 二、国内研究 | 第15-19
页 | 第二章 学分制在我国高校的发展及其存在问题 | 第19-27
页 | 第一节 学分制在我国高校推行的发展历程 | 第20-23
页 | 一、萌芽期 | 第20
页 | 二、停滞期(1949-1978) | 第20
页 | 三、恢复期(1978-1986) | 第20-21
页 | 四、低潮期(1987-1992) | 第21-22
页 | 五、发展期(1992-1999) | 第22
页 | 六、深化期(1999-至今) | 第22-23
页 | 第二节 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必要性 | 第23-27
页 | 一、推行学分制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23-24
页 | 二、推行学分制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在需求 | 第24-25
页 | 三、推行学分制是高等教育走向一体化、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 第25-27
页 | 第三章 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管理体制障碍分析 | 第27-46
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外部管理障碍 | 第28-34
页 | 一、政府与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碰撞 | 第28-30
页 | 二、政府财政收费管理体系与学分制推行体系不配套 | 第30-31
页 | 三、高校主体间的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机制尚未健全 | 第31-34
页 | 第二节 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内部管理障碍 | 第34-46
页 | 一、高校院系机构设置壁垒森严 | 第34-35
页 | 二、教师管理程序冗杂、授课效果难以评估 | 第35-36
页 | 三、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供求失衡 | 第36-38
页 | 四、教学评估机制尚不健全 | 第38-39
页 | 五、课程设置与管理制度不配套 | 第39-46
页 | 第四章 我国完善高校学分制管理体制的对策 | 第46-58
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外部管理对策 | 第46-51
页 | 一、继续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 第46-47
页 | 二、建立与学分制配套施行的高校财政收费体系 | 第47-49
页 | 三、加强院校合作办学,促进校际资源互享 | 第49-50
页 | 四、推进教育公平,完善学分互认制度 | 第50-51
页 | 第二节 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内部管理对策 | 第51-58
页 | 一、完善权力互动机制,降低管理重心 | 第51-52
页 | 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和高年级学生"帮学制" | 第52-53
页 | 三、深化变革考试制度,建立与学分制相对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 第53-54
页 | 四、建立诸如"学分银行"、"学分超市"的学分转换系统,设置专业管理机构 | 第54-55
页 | 五、加大教学硬件设施投入,提高校园资源利用率 | 第55-56
页 | 六、制订和完善弹性教学计划,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选修课 | 第56-58
页 | 结语 | 第58-60
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
页 | 附录 | 第63-64
页 | 后记 | 第64-66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