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农村金融概念的梳理 | 第9-12页 |
(一) 农村金融概念的产生 | 第9-10页 |
(二) 从交易视角来看农村金融内涵 | 第10页 |
(三) 农村金融与农村民间金融概念的比较 | 第10-12页 |
二、农村金融分类的现实描述 | 第12-18页 |
(一) 正规金融的分类描述 | 第12-13页 |
1. 政策性银行 | 第12页 |
2. 商业银行 | 第12页 |
3. 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12-13页 |
(二) 非正规金融的分类描述 | 第13-18页 |
1. 民间借贷 | 第13-14页 |
2. 合会 | 第14页 |
3. 银背 | 第14页 |
4. 钱庄 | 第14-15页 |
5. 典当行 | 第15页 |
6. 集资行为 | 第15-16页 |
7. 民间票据市场 | 第16-18页 |
三、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18-22页 |
(一)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1. 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难以满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 | 第18页 |
2. 农村金融产品单一 | 第18页 |
3. 农村资金流失严重 | 第18-19页 |
4. 农村金融市场缺少竞争、服务质量差 | 第19页 |
5. 农村民间借贷活跃,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产生很大的影响 | 第19-20页 |
(二)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0-22页 |
1. 制度安排造成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减少、金融产品单一、缺乏有效竞争 | 第20页 |
2. 民间借贷活跃具有深层次的原因 | 第20-22页 |
四、我国农村金融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2-26页 |
(一) 我国农村金融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1. 农村金融法律监管体系还未形成 | 第22-23页 |
2. 法律规范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 第23页 |
3. 合作金融方面缺少必要的立法 | 第23页 |
4. 民间金融机构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位 | 第23-24页 |
(二) 我国法律规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1. 落后监管理念的制约 | 第24页 |
2. 农村金融市场情况复杂 | 第24-26页 |
五、国外农村金融的现实及制度供给考察 | 第26-31页 |
(一) 国外农村金融现实考量与侧重点选择 | 第26-28页 |
1. 美国:机构多元化,职能分层明确 | 第26-27页 |
2. 日本:政府适度指导,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明晰 | 第27页 |
3. 法国:政府主导,层级分明 | 第27-28页 |
4. 德国:自上而下服务的三级金融体系 | 第28页 |
(二)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借鉴与启示 | 第28-31页 |
1. 建立一个合作性、政策性和商业性相融合的金融结构体系 | 第28-29页 |
2. 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 第29页 |
3. 允许部分非正规金融机构合法进入农村市场 | 第29页 |
4. 严格控制贷款对象和资金用途,防止农村资金流出农村市场 | 第29页 |
5. 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 | 第29-31页 |
六、解决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法律对策 | 第31-35页 |
(一) 法律规制——我国农村金融问题解决的终极依赖 | 第31-33页 |
1. 制定和完善农村正规金融立法 | 第31-32页 |
2. 制定和完善农村非正规金融立法 | 第32-33页 |
(二) 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法律制度 | 第33-35页 |
1. 放松利率管制,尽早实现利率市场化 | 第33页 |
2. 调节资金流向,使储蓄资金有效回流农村金融市场 | 第33-34页 |
3. 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机构,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 第34页 |
4. 允许民营资本进人农村金融领域,适时推进民间金融合法化 | 第34页 |
5. 为民间金融机构逐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