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6
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
页 |
目录 | 第10-12
页 |
引言 | 第12-13
页 |
一、高校财务风险出现的背景 | 第13-15
页 |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特征 | 第15-21
页 |
(一) 广义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 | 第15-18
页 |
1. 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的风险 | 第15-16
页 |
2. 高校举债办学的风险 | 第16-17
页 |
3. 高校财务管理手段存在的风险 | 第17
页 |
4. 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风险 | 第17-18
页 |
(二) 狭义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 | 第18-21
页 |
1. 高校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 第18-19
页 |
2. 高校财务风险具有高破坏性 | 第19-21
页 |
三、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 第21-26
页 |
(一) 国家财政投入不足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 第21-22
页 |
(二) 银行贷款失控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直接原因 | 第22-23
页 |
(三) 高校管理者风险意识缺乏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 | 第23-24
页 |
(四) 预算管理约束不利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 第24-26
页 |
四、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 | 第26-38
页 |
(一) 建立健全资金投入决策管理和经济责任制,增强高校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 | 第26-27
页 |
(二) 坚持正确的高校贷款投资方向,科学合理的确定高校负债规模 | 第27-29
页 |
1. 以可用于还贷的资产衡量贷款的规模 | 第27-28
页 |
2. 要以学校筹资能力控制贷款规模 | 第28
页 |
3. 以资金成本的承受能力控制贷款规模 | 第28-29
页 |
(三) 优化贷款资金结构,努力降低筹资成本 | 第29-30
页 |
1. 合理利用银行信贷资金 | 第29
页 |
2. 利用组合融资贷款 | 第29-30
页 |
3. 善于利用项目融资 | 第30
页 |
4. 利用基础设施项目的BOT方式筹资 | 第30
页 |
5. 科学确定最佳负债年限 | 第30
页 |
(四) 将信贷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科学性 | 第30-31
页 |
(五) 引入市场机制,推行集中采购制度 | 第31-32
页 |
(六) 进一步增强和利用高校科技研发能力,加强校企合作 | 第32-33
页 |
1. 挖掘现有经费来源渠道 | 第32
页 |
2. 使募捐制度化、规范化 | 第32-33
页 |
3. 发行教育彩票,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教育 | 第33
页 |
4. 进一步增强和利用高科技研发能力,加强校企合作 | 第33
页 |
(七)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和贷款风险预警系统 | 第33-34
页 |
(八) 建立健全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 第34-35
页 |
1. 高校银行贷款的原则:坚持必要性和举债适度的原则 | 第34
页 |
2. 规定银行贷款的使用方向 | 第34-35
页 |
3. 健全贷款资金的管理机构,加强贷款资金管理 | 第35
页 |
4. 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制度 | 第35
页 |
5. 有偿使用原则 | 第35
页 |
6. 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第35
页 |
(九) 提高财会队伍素质和财会信息质量 | 第35-36
页 |
(十) 创建以综合风险管理为中心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 | 第36-38
页 |
结语 | 第38-39
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
页 |
后记 | 第4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