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科技异化的批判及其消解的生态化路径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3.1 国外研究 | 第9-13页 | 1.3.2 国内研究 | 第13-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4.3 论文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科技异化的内涵追问 | 第18-25页 | 2.1 科技异化的内涵 | 第18-22页 | 2.1.1 科学、技术的含义 | 第18-20页 | 2.1.2 异化的含义 | 第20-21页 | 2.1.3 科技异化的内涵 | 第21-22页 | 2.2 科技异化与劳动异化 | 第22-25页 | 2.2.1 劳动异化理论 | 第22-23页 | 2.2.2 劳动异化与科技异化的关系 | 第23-25页 | 第3章 马克思对科技发展的双刃剑效应分析 | 第25-35页 | 3.1 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提升”功能 | 第25-29页 | 3.1.1 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 第25-27页 | 3.1.2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认知能力的提升 | 第27页 | 3.1.3 科学技术促进了交往的全球化进程 | 第27-28页 | 3.1.4 科学技术有利于能源节俭和成本降耗 | 第28-29页 | 3.1.5 科学技术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 第29页 | 3.2 生态危机是科技异化的重要结果 | 第29-35页 | 3.2.1 科技异化造成了人的异化 | 第30-31页 | 3.2.2 科技异化造成自然异化,形成生态危机 | 第31-35页 | 第4章 马克思对科技异化的生态批判 | 第35-41页 | 4.1 反生态体制是科技异化导致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 | 第35-37页 | 4.1.1 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反生态的根源 | 第35-36页 | 4.1.2 资本逻辑反生态的表现 | 第36-37页 | 4.2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 | 第37-41页 | 4.2.1 对资本的效用原则的批判 | 第37-38页 | 4.2.2 对资本的增殖原则的批判 | 第38-41页 | 第5章 马克思对科技异化消解的生态化路径 | 第41-49页 | 5.1 马克思对科技异化消解的生态化理念路径 | 第41-44页 | 5.1.1 人与自然的和解 | 第41-43页 | 5.1.2 人与社会的和谐 | 第43-44页 | 5.2 马克思对科技异化消解的生态化实践路径 | 第44-49页 | 5.2.1 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实现科技生态化发展 | 第44-47页 | 5.2.2 发展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 第47-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第57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