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制化工醇技术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生物质能源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2.1 以生物质资源代替石油资源成为生物化工发展趋势 | 第10页 | 2.2 以生物质资源进行生物化学品生产将成为生物化工发展重点 | 第10-11页 | 2.3 技术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3.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 | 第14-44页 | 第一节 秸秆预处理与酶解 | 第14-22页 |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5-16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6-17页 | 1.2.1 碳酸钠法预处理 | 第16页 | 1.2.2 生物基溶剂法预处理 | 第16-17页 | 1.3 实验结果 | 第17-22页 | 1.3.1 碳酸钠预处理后干基量变化 | 第17-18页 | 1.3.2 碳酸钠法预处理酶解结果 | 第18-19页 | 1.3.3 生物基预处理后干基量变化 | 第19-20页 | 1.3.4 生物基溶剂法预处理酶解实验结果 | 第20-21页 | 1.3.5 碳酸钠法预处理与生物基溶剂法预处理酶解结果对比 | 第21-22页 | 1.4 讨论 | 第22页 | 1.5 小结 | 第22页 | 第二节 秸秆糖精制工艺 | 第22-31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2.1 活性炭吸附 | 第24页 | 2.2.2 陶瓷膜透析 | 第24页 | 2.2.3 管式膜透析 | 第24-25页 | 2.2.4 纳滤膜透析 | 第25页 | 2.2.5 离子交换工艺中脱色树脂筛选 | 第25页 | 2.2.6 离子交换工艺中混床树脂筛选 | 第25页 | 2.2.7 精制工艺 | 第25-26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6-31页 | 2.3.1 不同活性炭用量吸附后滤液蛋白质含量 | 第26-27页 | 2.3.2 不同类型膜筛选截留效果比较 | 第27-28页 | 2.3.3 不同类型膜的脱色效果 | 第28页 | 2.3.4 脱色树脂筛选实验结果 | 第28-29页 | 2.3.5 离子交换工艺中混床树脂筛选结果 | 第29-30页 | 2.3.6 精制工艺实验结果 | 第30-31页 | 2.4 讨论 | 第31页 | 2.5 小结 | 第31页 | 第三节 秸秆糖催化裂解 | 第31-39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1-3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3.2.1 温度筛选 | 第32-33页 | 3.2.2 压力筛选 | 第33页 | 3.2.3 浓度筛选 | 第33-34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4-38页 | 3.3.1 温度筛选实验结果 | 第34-35页 | 3.3.2 压力筛选实验结果 | 第35-37页 | 3.3.3 浓度筛选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3.4 讨论 | 第38-39页 | 3.5 小结 | 第39页 | 第四节 秸秆混合多元醇的分离精制 | 第39-44页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9-4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0-43页 | 4.3.1 精馏脱重后馏分物料组成 | 第40-41页 | 4.3.2 脱除2,3-丁二醇之后塔底物料组成 | 第41-42页 | 4.3.3 精制后的丙二醇产品组成 | 第42页 | 4.3.4 精制后的乙二醇产品组成 | 第42-43页 | 4.4 讨论 | 第43页 | 4.5 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导师简介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件 | 第52-53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