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初中流动儿童的疏离感现状及其阅读疗法干预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科学文化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育心理诊断与教育心理辅导论文
初中流动儿童的疏离感现状及其阅读疗法干预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1章 问题的提出第10-28页
  1.1 问题的由来第10-12页
    1.1.1 流动儿童规模扩大且教育等问题受到关注第10-11页
    1.1.2 流动儿童心理问题令人担忧第11页
    1.1.3 流动儿童疏离感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第11-12页
    1.1.4 阅读疗法干预运用的可行性第12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2-16页
    1.2.1 流动人口的概念界定第12-13页
    1.2.2 流动儿童的概念界定第13页
    1.2.3 疏离感的概念界定第13-15页
    1.2.4 阅读疗法概念界定第15-16页
  1.3 文献综述第16-25页
    1.3.1 流动儿童的研究综述第16-17页
    1.3.2 疏离感的研究综述第17-23页
    1.3.3 阅读疗法的研究综述第23-24页
    1.3.4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24-25页
  1.4 选题意义第25-26页
    1.4.1 理论意义第25页
    1.4.2 现实意义第25-26页
  1.5 研究设计第26-28页
    1.5.1 研究思路第26页
    1.5.2 研究假设第26-27页
    1.5.3 研究方法第27-28页
第2章 研究一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现状研究第28-37页
  2.1 研究目的第28页
  2.2 研究方法与研究程序第28-30页
    2.2.1 研究对象第28-29页
    2.2.2 研究工具第29-30页
    2.2.3 研究程序第30页
  2.3 研究结果第30-35页
    2.3.1 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总体状况第30-31页
    2.3.2 初中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疏离感的差异比较第31-32页
    2.3.3 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比较第32-35页
  2.4 小结第35-37页
第3章 研究二阅读疗法对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的干预研究第37-56页
  3.1 研究目的第37页
  3.2 研究对象的确定第37页
  3.3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第37-39页
    3.3.1 研究方法第37-38页
    3.3.2 研究工具第38-39页
  3.4 研究设计第39-48页
    3.4.1 实验设计第39页
    3.4.2 实验变量第39页
    3.4.3 研究步骤第39-40页
    3.4.4 阅读疗法团体活动方案设计第40-48页
  3.5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48-54页
    3.5.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第48-49页
    3.5.2 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差值的差异比较第49-50页
    3.5.3 一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差值的差异比较第50-51页
    3.5.4 实验组干预前与干预后及干预后一个月差值比较第51-52页
    3.5.5 阅读疗法团体活动效果评估第52-54页
  3.6 小结第54-56页
第4章 讨论第56-64页
  4.1 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现状的讨论第56-59页
    4.1.1 初中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疏离感的差异讨论第56-57页
    4.1.2 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讨论第57-59页
  4.2 阅读疗法改善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的有效性讨论第59-64页
    4.2.1 影响机制的讨论第59页
    4.2.2 阅读疗法适用性的讨论第59-60页
    4.2.3 干预结果的讨论第60-61页
    4.2.4 干预内容的讨论第61-62页
    4.2.5 团体动力的讨论第62-64页
第5章 研究总结第64-67页
  5.1 研究结论第64-65页
    5.1.1 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现状研究的结论第64页
    5.1.2 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干预研究的结论第64-65页
  5.2 研究的创新第65页
    5.2.1 研究问题的创新第65页
    5.2.2 研究方法的创新第65页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65-66页
  5.4 本研究对初中流动儿童教育的启示与建议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第71-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本篇论文共75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初中流动儿童的疏离感现状及其阅读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资本的现状及干
民族地区留守初中生自我效能感、应
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对自我价值感的
云南省临沧市傣族、佤族、汉族初中
微课在中职幼儿歌曲伴奏教学中的应
学生心理援助计划(SAP)对降低中学
《高校心理委员心理弹性团体辅导手
高校心理委员心理资本问卷的编制
第三人惊吓损害赔偿责任研究
法律意识和监控对财产型职务犯的利
云南农村“上门女婿”的社会融入研
近五年来中国网民社会公正感的变化
边疆政府公信力的流失与重塑
博克斯行政批判理论研究
西双版纳勐腊县乡镇基层政府治理研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山西省太原市政府
行政审批中的“互联网+”模式研究
昆明市X区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研究
突发事件中两个舆论场的互动传播研
云南省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云南省少先队辅导员职业角色认同研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的农村基
视频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研究及其在
河南J村“黑孩”身份认同研究
宪法视域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研究
我国幼儿园安全监管法律机制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教育参与权的
我国学位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图形用户界面(GUI)外观设计的法律
改制背景下安徽西递景区社企竞合关
昆明市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
多中心协同治理视阈下中缅边境入境
辽源市政府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研究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共产党政党
苗族社区留守老人养老需求满足的社
泰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战
印度西北部恐怖主义研究
滇藏缅印交角地区跨境民族分布格局
云南多民族共生村落居住空间演变研
傣族在社会空间建构过程中的情感唤
基于婚姻家庭观念下独龙族人口安全
云南藏传佛教寺院与村落共生形态演
慧能“自性”思想研究
《清静经》无名氏注本研究
印光法师儒释融合教育思想研究
蕅益智旭天台思想研究
明清时期云南佛教三大部派交汇发展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
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邓小平
民族乡干部制度研究
我国民族自治县干部制度研究
长征时期党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思
张闻天党建思想研究
习近平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政治生态思想研究
基于高频隔离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
含光伏并网配电网自适应电流保护的
马基雅维利主义特质及冷暖颜色信息
责任归因对大学生人际冷漠的影响
伸出手臂阶段在识别与理解抓握动作
双语经验对佤-汉双语儿童抑制控制功
成年早期粉丝的偶像崇拜卷入程度及
奖惩动机与奖惩背景对青少年认知控
心理距离的语言标签及其在情绪调节
身体洁净、道德认同对大学生道德伪
怀旧对距离感知的影响
大学生对共享单车私有化态度的探究
贫困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与积极
“别家孩子”信息对中学生自尊的影
空巢青年孤独感、社会支持与心理资
员工资质过剩感知、资质过剩意愿、
大学生心理危机筛查问卷的编制及调
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与社会适应:网
邓肯·普理查德的认知价值思想探究
休谟怀疑论问题研究
扎格泽博斯基的“德性责任论”探析
 
初中流动儿童论文 疏离感论文 现状研究论文 阅读疗法干预研究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hzzly**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