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1页 |
· 纳米材料对藻类的毒性效应 | 第10-15页 |
· 纳米材料的性质、应用及暴露途径 | 第10-12页 |
· 纳米材料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及机制 | 第12-15页 |
· 表面活性剂对藻类的毒性效应 | 第15-17页 |
·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应用 | 第15-17页 |
· 表面活性剂对藻类的毒性效应 | 第17页 |
· 复合污染体系毒性效应及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 复合污染体系及其联合毒性效应 | 第17-18页 |
· 联合毒性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纳米ZnO、CTAC单一污染体系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 第21-31页 |
· 实验部分 | 第21-26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1-22页 |
· 小球藻的培养与生物量测定 | 第22-24页 |
· 纳米ZnO的表征与分散 | 第24-25页 |
· 纳米ZnO、CTAC的毒性效应实验 | 第25-26页 |
· Zn元素分布的测定 | 第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 纳米ZnO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 Zn元素在纳米ZnO单一污染体系中的分布 | 第27-29页 |
· CTAC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纳米ZnO/CTAC复合污染体系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 第31-39页 |
· 实验部分 | 第31-34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1页 |
· 纳米ZnO/CTAC复合污染体系的联合毒性效应实验 | 第31-32页 |
· 复合体系的毒性效应与评价 | 第32-33页 |
· Zn元素分布的测定 | 第33-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 复合污染体系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复合污染体系对小球藻的联合毒性效应评价 | 第35-36页 |
· Zn元素在纳米ZnO/CTAC复合污染体系中的分布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复合体系中纳米ZnO和CTAC理化性质的相互影响 | 第39-51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2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9页 |
· Zn~(2+)及PO_4~(3-)含量测定 | 第39-40页 |
· 纳米ZnO晶格结构的表征 | 第40-41页 |
· 纳米ZnO水力直径及ζ-电位测定 | 第41页 |
· 纳米ZnO、CTAC的傅立叶红外图谱测定 | 第41页 |
· CTAC表观浓度测定 | 第41-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0页 |
· CTAC对纳米ZnO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42-47页 |
· 纳米ZnO对CTAC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47-49页 |
· 纳米ZnO/CTAC复合污染体系毒性效应的潜在机制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51-54页 |
· 研究结论 | 第51-53页 |
· 纳米ZnO、CTAC单一污染体系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 第51页 |
· 纳米ZnO/CTAC复合污染体系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复合体系中纳米ZnO与CTAC理化性质的相互影响 | 第52-53页 |
· 创新点 | 第53页 |
·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的研究项目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