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
页 |
引言 | 第7-9
页 |
一、政府收容教养制度与未成年劳动教养制度简述 | 第9-14
页 |
(一) 政府收容教养制度的概念、性质、适用条件及政府收容教养少年 | 第9-11
页 |
(二) 劳动教养制度的概念、性质、适用条件及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 | 第11-14
页 |
二、政府收容教养制度、未成年劳动教养制度执行方式的沿革 | 第14-17
页 |
(一) 政府收容教养制度执行方式的沿革 | 第14
页 |
(二) 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执行方式的沿革 | 第14-15
页 |
(三) 对政府收容教养制度执行方式沿革的评价 | 第15-17
页 |
三、政府收容教养少年与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不应被忽略的差异 | 第17-24
页 |
(一) 自然属性相异 | 第17-18
页 |
(二) 社会属性不同 | 第18-20
页 |
(三) 法律属性不同 | 第20-22
页 |
(四) 矫治难易不同 | 第22-24
页 |
四、政府收容教养少年和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矫治工作现状 | 第24-26
页 |
(一) 管理模式 | 第24
页 |
(二) 教育模式 | 第24-25
页 |
(三) 生活卫生模式 | 第25-26
页 |
五、政府收容教养少年和未成年劳教人员执行一体化弊端 | 第26-29
页 |
(一) 不利于确立司法制度权威性 | 第26
页 |
(二) 不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 | 第26-27
页 |
(三) 不利于提高教育挽救质量 | 第27
页 |
(四) 不利于维护政府收容教养少年的合法权益 | 第27-29
页 |
六、政府收容教养制度执行方式变革 | 第29-33
页 |
(一) 设立少年教养院 | 第29-30
页 |
(二) 改造工读学校 | 第30
页 |
(三) 家中监禁和电子监控 | 第30-31
页 |
(四) 养育家庭 | 第31
页 |
(五) 小组之家 | 第31-32
页 |
(六) 社区服务 | 第32
页 |
(七) 后续帮教 | 第32-33
页 |
结语 | 第33-34
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