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综述 | 第13-24页 | · 纳米材料概述 | 第13-14页 | · 纳米材料定义 | 第13页 | · 纳米材料的五大效应 | 第13-14页 | · 纳米氢氧化镁的应用 | 第14-16页 | · 阻燃剂 | 第14-15页 | · 脱硫剂 | 第15页 | · 水处理剂 | 第15-16页 | · 抗菌 | 第16页 | ·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 第16-20页 | · 固相法 | 第16页 | · 气相法 | 第16-17页 | · 液相法 | 第17-20页 | · 纳米 Mg(OH)_2团聚及防团聚研究 | 第20-22页 | · 团聚 | 第20页 | · 防团聚措施 | 第20-22页 | · 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 第22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2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研究 | 第24-39页 | · 制备工艺及原理 | 第24-25页 | · 制备工艺 | 第24-25页 | · 制备原理 | 第25页 | · 实验原料、仪器及设备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26页 | · 工艺条件优化—正交实验 | 第26-27页 | · 实验结果及其讨论 | 第27-38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晶粒调整剂滴加时间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氯化镁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氨镁摩尔比的影响 | 第31页 | · 陈化时间的影响 | 第31-32页 | · 陈化温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氯化镁滴加时间的影响 | 第33页 | · 转速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晶粒调整剂种类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晶粒调整剂加入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3 纳米氢氧化镁的表征 | 第39-44页 | ·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 产品表征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4 纳米 Mg(OH)_2热分解性能研究 | 第44-57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实验部分 | 第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5页 | · 热性能分析 | 第44-45页 | · 热分解动力学 | 第45-51页 | · 热分解机理研究 | 第51-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5 纳米氢氧化镁对重金属铬的吸附研究 | 第57-74页 | · 引言 | 第57-58页 | · 实验试剂、仪器及设备 | 第58-59页 | · 实验试剂 | 第58页 |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58-59页 | · 实验部分 | 第59-73页 | · 废液前处理 | 第59页 | · 铬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 第59页 | · 溶液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 | 第59-60页 | · 吸附条件对 Mg(OH)_2吸附铬的影响 | 第60-63页 | · 最大吸附量的测定 | 第63-64页 | · 吸附热力学的研究 | 第64-67页 | · 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 第67-72页 | · 再生吸附实验 | 第72页 | · 与其它吸附剂的比较 | 第72-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4-78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76-78页 | · 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76-77页 |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个人简介 | 第8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