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1页 |
· 该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6页 |
· COM 概述 | 第6-9页 |
· COM 组件的产生和发展 | 第6-7页 |
· COM 对象和接口 | 第7-8页 |
· COM 的特性和实现 | 第8-9页 |
· OPC——COM 的具体应用 | 第9-11页 |
第二章 OPC DA· 协议接口的内在关联性 | 第11-16页 |
· OPC 数据访问对象与接口概述 | 第11-13页 |
· OPC 服务器对象 | 第11页 |
· OPC 组务器对象及相关属性 | 第11-13页 |
· 在· 协议中的2.0 接口方法 | 第13-14页 |
· 在· 协议中新增接口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三章 MFC 文档/视结构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 第16-21页 |
· 程序运行思路概述 | 第16页 |
· 程序外观构建 | 第16-17页 |
· MFC 消息路由机制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7-19页 |
· 虚列表控件(Virtual list control)的问题 | 第19-21页 |
第四章 测试平台的开发 | 第21-29页 |
· 从进程角度来说明测试平台的开发 | 第21-22页 |
· 从类的划分来说明测试平台的开发 | 第22-26页 |
· MFC 类 | 第22-23页 |
· OPC 管理类 | 第23-24页 |
· 测试对话框类 | 第24-26页 |
· 辅助类 | 第26页 |
· 从源代码一级来说明 | 第26-28页 |
· 添加一个组 | 第26-27页 |
· 测试IOPCAsyncIO3::ReadMaxAge | 第27-28页 |
· 两级的回调实现 | 第28-29页 |
第五章 测试平台的使用说明 | 第29-46页 |
· 测试OPCSERVER 对象接口函数 | 第29-35页 |
· 基本操作 | 第29-32页 |
· 测试IOPCServer | 第32-34页 |
· 测试IOPCBrowseServerAddressSpace | 第34页 |
· 测试IConnectionPointContainer(OnOPCServer) | 第34页 |
· 测试IOPCItem | 第34-35页 |
· 测试OPCGROUP 对象接口函数 | 第35-46页 |
· 基本操作 | 第35-37页 |
· 测试IOPCItemMgt | 第37-39页 |
· 测试IOPCGroupStateMgt | 第39页 |
· 测试IOPCGroupStateMgt2 | 第39-40页 |
· 测试IOPCSyncIO | 第40页 |
· 测试IOPCSyncIO2 | 第40页 |
· 测试IOPCAyncIO2 | 第40-41页 |
· 测试IOPCAyncIO3 | 第41页 |
· 测试IOPCItemDeadbanMgt | 第41-42页 |
· 测试IOPCItemSamplingMgt | 第42-43页 |
· 测试IOPCConnectionPointCantainer(On Group) | 第43-44页 |
· 测试IEnumOPCItemAttributes | 第44-46页 |
第六章 针对某液晶生产线上KEPWare 服务器的测试 | 第46-49页 |
· 液晶显示器显示原理及产线概述 | 第46-47页 |
· 测试结果 | 第47-49页 |
第七章 OPC 通讯迟延时间的定量分析 | 第49-5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49页 |
· OPC 通讯迟延的产生 | 第49页 |
· 数据采集 | 第49-51页 |
·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迟延样本数据的分析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工作总结 | 第53页 |
·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