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本论文研究对象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理论原理和计算方法 | 第13-24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薛定谔方程 | 第13-14页 |
· 从头计算法 | 第14-16页 |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6-18页 |
· 微扰理论 | 第18-19页 |
· 势能面 | 第19页 |
· 基组的选择 | 第19-21页 |
· 最小基组 | 第19-20页 |
· 价层分裂基组和双ζ基组 | 第20页 |
· 极化基组 | 第20页 |
· 弥散基组 | 第20-21页 |
· 高角动量基组 | 第21页 |
· 计算方案的实施和结果分析 | 第21-24页 |
· 分子平衡几何的优化和频率计算 | 第21-22页 |
· 电子亲和能及键断裂能的计算 | 第22-24页 |
第三章 M_n(Bz)_m (M=Ti, V, Cr, n≤2, m≤2, Bz=benzene)配合物结构与性质的研究 | 第24-45页 |
· 计算方法 | 第24-26页 |
3.2 MBz(M=Ti, V, Cr)配合物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26-29页 |
3.2.1 TiBz 和TiBz~- | 第26-27页 |
3.2.2 VBz 和VBz~- | 第27-28页 |
3.2.3 CrBz 和CrBz~- | 第28-29页 |
3.2.4 MBz(M=Ti, V, Cr)配合物的平均键断裂能 | 第29页 |
3.3 M(Bz)_2(M=Ti, V, Cr)配合物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29-31页 |
3.3.1 Ti(Bz)_2 和Ti(Bz)_2~- | 第29-30页 |
3.3.2 V(Bz)_2 和V(Bz)_2~- | 第30页 |
3.3.3 Cr(Bz)_2 和Cr(Bz)_2~- | 第30-31页 |
3.3.4 M(Bz)_2 (M=Ti, V, Cr)配合物的平均键断裂能 | 第31页 |
3.4 M_2B_z(M=Ti, V, Cr)配合物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3.4.1 Ti_2B_z 和Ti_2B_2~- | 第31-33页 |
3.4.2 V_2B_z 和V_2B_2~- | 第33-34页 |
3.4.3 C1_2B_z 和Cr_2B_2~- | 第34-35页 |
3.4.4 M_2B_z (M=Ti, V, Cr)配合物的平均键断裂能 | 第35页 |
3.5 M2(Bz)_2(M=Ti, V, Cr)配合物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35-39页 |
3.5.1 Ti_2(Bz)_2 和Ti_2(Bz)_2~- | 第35-36页 |
3.5.2 V_2(Bz)_2 和V_2(Bz)_2~- | 第36-37页 |
3.5.3 Cr_2(Bz)_2 和Cr_2(Bz)_2~- | 第37-38页 |
3.5.4 M_2(Bz)_2 (M=Ti, V, Cr)配合物的平均键断裂能 | 第38-39页 |
3.6 M_n(Bz)_m (M=Ti, V, Cr)配合物的电子亲和能 | 第39-41页 |
3.7 M_n(Bz)_m (M=Ti, V, Cr)配合物的自然电荷分析 | 第41-43页 |
3.8 M_n(Bz)_m (M=Ti, V, Cr)配合物的偶极矩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