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流畅状态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目标设置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17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7-19页 |
· 教学实验法 | 第19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19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9-46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 流畅状态 | 第19页 |
· 目标设置 | 第19-20页 |
· 心理训练 | 第20页 |
· 心理技能训练 | 第20页 |
· "目标设置干预"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20页 |
· 目标设置的理论 | 第20页 |
· 明确目标的理论 | 第20页 |
· "目标设置干预"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20-21页 |
· "目标设置干预"设计的教学目标 | 第21页 |
· "目标设置干预"设计的操作程序和结构模式 | 第21-22页 |
· "目标设置干预"的教学评价 | 第22页 |
· "目标设置干预"的实验设计 | 第22-27页 |
· 实验对象 | 第22页 |
· 实验内容 | 第22页 |
· 实验测试指标 | 第22页 |
· 实验指标的测试方法 | 第22-24页 |
· 实验控制 | 第24-25页 |
· 实验假设 | 第25页 |
· 教学干预实施 | 第25-26页 |
· 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过程的对比 | 第26-27页 |
· 实验研究结果 | 第27-39页 |
· 实验班与对照班基本身体形态、机能和专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 第27-29页 |
· 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形态基础测试结果 | 第27-28页 |
· 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机能基础测试结果 | 第28页 |
· 实验班和对照班排球专项身体素质基础测试结果 | 第28-29页 |
· 实验班和对照班排球对墙垫球技术测试结果 | 第29-30页 |
· 实验班与对照班努力程度的测试结果 | 第30-31页 |
· 实验班与对照班运动动机的测试结果 | 第31-33页 |
· 实验班与对照班竞赛状态焦虑的测试结果 | 第33-34页 |
· 目标设置对形成流畅状态的测试结果 | 第34-38页 |
· 流畅状态与垫球成绩的多元回归测试结果 | 第38-39页 |
· 目标设置、努力程度、竞赛状态自信心、运动动机与流畅状态和垫球成绩的相关度测试 | 第39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39-46页 |
· 明确的目标设置能提高教学效果,使对墙垫球技术成绩显著提高 | 第39-40页 |
· 明确的目标设置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努力程度,是提高成绩的动力 | 第40页 |
· 明确的目标设置能维持学生学习过程中较高的运动动机水平 | 第40-41页 |
· 明确的目标设置产生适度的焦虑,促进其达到适宜的唤醒水平 | 第41-43页 |
· 明确的目标设置能有效促进流畅状态的形成 | 第43页 |
· 流畅状态对学生对墙垫球技术成绩的影响 | 第43-44页 |
· 目标设置、状态自信心、努力程度、运动动机水平、流畅状态和垫球成绩关系分析 | 第44页 |
· 状态自信心对目标设置与流畅状态的中介作用 | 第44-46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6页 |
· 建议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1 | 第51-53页 |
附录2 | 第53-54页 |
附录3 | 第54-56页 |
附录4 | 第56-57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