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岩石高边坡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基于结构面影响的岩石高边坡地震波传播特性研究 | 第13-15页 |
1.2.3 含结构面岩石边坡爆破振动控制标准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目前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1.4 本文主体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爆破安全控制标准研究概述 | 第17-24页 |
2.1 爆破振动安全判别依据 | 第17-21页 |
2.1.1 PPV判别方法 | 第17-19页 |
2.1.2 爆破加速度测量判别标准 | 第19-20页 |
2.1.3 速度和频率综合判别法 | 第20-21页 |
2.2 高边坡爆破安全控制标准制定方法 | 第21-22页 |
2.2.1 现场测试方法 | 第21-22页 |
2.2.2 经验类比法 | 第22页 |
2.3 国内大型水电工程高边坡爆破安全控制标准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结构面力学参数及空间分布对边坡爆破损伤的影响 | 第24-40页 |
3.1 结构面损伤分析理论方法 | 第24-27页 |
3.1.1 爆破荷载的等效施加方法 | 第24-25页 |
3.1.2 损伤判别准则 | 第25-27页 |
3.2 白鹤滩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7-30页 |
3.2.1 边坡的几何模型的选取 | 第27-28页 |
3.2.2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28-30页 |
3.3 岩石高边坡结构面的爆破损伤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30-34页 |
3.4 结构面力学性质对结构面损伤的影响 | 第34-36页 |
3.5 结构面的局部损伤特性 | 第36-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结构面损伤控制的爆破振动控制标准的确定 | 第40-50页 |
4.1 爆破振动安全阈值的确定方法 | 第40页 |
4.2 基于力学参数变化的结构面局部损伤的振动速度安全阈值 | 第40-43页 |
4.3 基于空间分布变化的结构面局部损伤的振动速度安全阈值 | 第43-46页 |
4.4 考虑结构面影响的岩石高边坡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的确定 | 第46-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工程应用 | 第50-64页 |
5.1 节理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5.2 基于力学性质不同的节理损伤特性 | 第51-54页 |
5.3 边坡节理的损伤控制标准的确定 | 第54-58页 |
5.3.1 边坡节理的临界损伤速度 | 第54-58页 |
5.3.2 边坡节理的损伤控制标准 | 第58页 |
5.4 白鹤滩实测数据对比 | 第58-63页 |
5.4.1 声波与振动测试方法 | 第58-62页 |
5.4.2 爆破测试结果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