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7
页 |
ABSTRACT | 第7-11
页 |
英文缩略语(abbreviations) | 第11-13
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40
页 |
综述一 热休克蛋白与应激及延缓衰老、疾病防治的研究概况 | 第13-24
页 |
1 热休克蛋白及其生物学效应 | 第13-17
页 |
· 热休克蛋白概述 | 第13
页 |
· 热休克蛋白的分类 | 第13-14
页 |
· 热休克蛋白的基因表达调节 | 第14
页 |
· 热休克蛋白的主要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4-15
页 |
· 热休克蛋白的生物学效应 | 第15-17
页 |
2 应激与热休克蛋白 | 第17-20
页 |
· 现代应激理论 | 第17-18
页 |
· 不同应激条件下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对机体产生的影响 | 第18-20
页 |
3 热休克蛋白与延缓衰老、疾病防治 | 第20-21
页 |
· 热休克蛋白与延缓衰老的关系 | 第20
页 |
· 热休克蛋白在不同系统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 第20-21
页 |
4 小结 | 第21-24
页 |
综述二 热休克蛋白与更年期综合征防治的研究概况 | 第24-30
页 |
1 更年期综合征的现代研究 | 第24-26
页 |
· 更年期综合征发生机理 | 第24-25
页 |
· 中西医防治更年期综合征研究现状 | 第25-26
页 |
2 热休克蛋白与更年期综合征防治的关系 | 第26-28
页 |
· 热休克蛋白与雌激素受体 | 第26-27
页 |
· 热休克蛋白与抗氧化相关因子 | 第27
页 |
· 热休克蛋白与免疫 | 第27-28
页 |
· 热休克蛋白与胰岛素受体 | 第28
页 |
3 小结 | 第28-30
页 |
综述三 “逆针灸”、关元穴与更年期综合征防治 | 第30-40
页 |
1“逆针灸”及其与更年期综合征防治 | 第30-35
页 |
· “逆针灸”的含义及理论渊源 | 第30-31
页 |
· “逆针灸”的历史沿革及其防病保健古今研究概况 | 第31-32
页 |
· “逆针灸”的应用特点 | 第32-33
页 |
· “逆针灸”与针灸预处理 | 第33-34
页 |
· “逆针灸”与更年期综合征防治 | 第34-35
页 |
2 关元穴的古今研究概况 | 第35-36
页 |
· 穴名释义 | 第35
页 |
· 经脉联系 | 第35
页 |
· 功能主治 | 第35-36
页 |
3 关元穴与更年期综合征防治 | 第36-38
页 |
4 小结 | 第38-40
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40-75
页 |
前言 | 第40-42
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7
页 |
实验结果 | 第47-63
页 |
· 逆针灸对更年期大鼠中枢HSP70 及mRNA、应激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影响 | 第47-56
页 |
· 逆针灸对更年期大鼠子宫HSP70 及mRNA和SOD、NOS的影响 | 第56-59
页 |
· 逆针灸对更年期大鼠脾脏HSP70 及mRNA和血清IL-2、TNF-α的影响 | 第59-63
页 |
讨论 | 第63-75
页 |
· 逆针灸对更年期大鼠中枢HSP70 及mRNA、应激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影响 | 第63-67
页 |
· 逆针灸对更年期大鼠子宫HSP70 及mRNA和SOD、NOS的影响 | 第67-70
页 |
· 逆针灸对更年期大鼠脾脏HSP70 及mRNA和血清IL-2、TNF-α的影响 | 第70-72
页 |
4 小结 | 第72-75
页 |
第三部分 结语 | 第75-77
页 |
1 文献与理论研究结语 | 第75
页 |
2 实验研究结语 | 第75-76
页 |
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76-77
页 |
参考文献 | 第77-96
页 |
综述一参考文献 | 第77-83
页 |
综述二参考文献 | 第83-86
页 |
综述三参考文献 | 第86-89
页 |
实验研究参考文献 | 第89-96
页 |
致谢 | 第96-97
页 |
个人简历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