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
页 |
ABSTRACT | 第4-8
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5
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现实意义 | 第8-9
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
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
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
页 |
1.3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 第13-15
页 |
1.3.1 研究范围 | 第13
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
页 |
第二章 合作金融组织产权制度的变迁及其表现形式 | 第15-32
页 |
2.1 产权制度的表现形式及其演变 | 第15-18
页 |
2.1.1 自然人产权制度和无限责任制 | 第15-17
页 |
2.1.2 法人产权制度与有限责任制 | 第17-18
页 |
2.2 合作金融组织产权制度的变迁及其表现形式 | 第18-26
页 |
2.2.1 基本概念和理论 | 第18-20
页 |
2.2.2 合作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变迁及表现形式 | 第20-26
页 |
2.3 合作金融、股份金融与股份合作制金融产权制度比较分析 | 第26-31
页 |
2.3.1 合作金融与股份制金融产权制度比较分析 | 第26-29
页 |
2.3.2 股份合作制金融产权制度分析 | 第29-31
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
页 |
第三章 合作金融的产权组织形式 | 第32-44
页 |
3.1 发达国家的合作金融产权组织形式 | 第32-36
页 |
3.1.1 法国半官半民(上官下民)式合作金融 | 第32-33
页 |
3.1.2 德国的单一式合作金融 | 第33-34
页 |
3.1.3 美国多元复合式合作金融 | 第34-35
页 |
3.1.4 日本的协同组合式合作金融 | 第35-36
页 |
3.1.5 发达国家合作金融组织形式的经验借鉴 | 第36
页 |
3.2 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合作金融产权组织形式 | 第36-40
页 |
3.2.1 印度合作金融产权组织形式 | 第37
页 |
3.2.2 韩国合作金融产权组织形式 | 第37-38
页 |
3.2.3 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产权组织形式 | 第38-39
页 |
3.2.4 我国台湾合作金融产权组织形式 | 第39-40
页 |
3.2.4 发展中国家(地区)合作金融产权组织形式的经验借鉴 | 第40
页 |
3.3 我国现阶段农村合作金融产权组织形式及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评价 | 第40-43
页 |
3.3.1 我国现阶段农村合作金融产权组织形式 | 第40-41
页 |
3.3.2 对我国现行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评价 | 第41-43
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
页 |
第四章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及金融效率实证研究 | 第44-67
页 |
4.1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演变过程 | 第44-48
页 |
4.1.1 过渡期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初创与发展(解放初期到1957年) | 第44-45
页 |
4.1.2 信用合作社遭受严重挫折时期(1958-1978年) | 第45-46
页 |
4.1.3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时期 | 第46-48
页 |
4.2 现阶段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缺陷 | 第48-51
页 |
4.2.1 产权主体换位 | 第49-50
页 |
4.2.2 产权的不完整性 | 第50
页 |
4.2.3 产权的不确定性 | 第50-51
页 |
4.3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产权制度缺陷的根源:集体所有制下的共同财产 | 第51-55
页 |
4.3.1 集体所有制的本质 | 第51-52
页 |
4.3.2 国家为何采取集体所有制形式 | 第52
页 |
4.3.3 农村信用合作社共同财产的形成 | 第52-55
页 |
4.4 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效率实证研究 | 第55-65
页 |
4.4.1 金融效率的内涵 | 第55-56
页 |
4.4.2 农村信用社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 第56-58
页 |
4.4.3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效率研究 | 第58-61
页 |
4.4.4 农村信用社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效率研究 | 第61-65
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
页 |
第五章 重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博弈分析 | 第67-79
页 |
5.1 农村信用社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博弈分析 | 第67-69
页 |
5.2 实现合作金融的帕累托改进—混合策略均衡博弈分析 | 第69-72
页 |
5.3 重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设想 | 第72-78
页 |
5.3.1 农村金融改革的理性选择: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 第72-74
页 |
5.3.2 新型合作金融组织产权制度 | 第74-75
页 |
5.3.3 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优势互补 | 第75-76
页 |
5.3.4 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合作金融组织之间博弈:信用机制的作用 | 第76-77
页 |
5.3.5 发展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事业构想 | 第77-78
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
页 |
结束语 | 第79-80
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0-83
页 |
致谢 | 第83-84
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