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纳米材料简介 | 第12-15页 |
· 纳米材料及其特性 | 第12-13页 |
· 纳米颗粒的制备、组装及应用 | 第13-15页 |
· LB技术及其应用 | 第15-19页 |
· LB膜 | 第16-17页 |
· LB膜的表征及其应用 | 第17-19页 |
· 蛋白质(酶)的固定方法 | 第19-22页 |
· 吸附固定法 | 第20页 |
· 共价交联法 | 第20-21页 |
· 包埋法 | 第21页 |
· 自组装方法 | 第21-22页 |
· LB技术法 | 第22页 |
·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6页 |
第二章 二维纳米金单层膜的构建及表征 | 第26-42页 |
第一节 纳米金溶胶的制备及表征 | 第26-32页 |
· 实验部分 | 第27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7页 |
· 纳米金溶胶的制备 | 第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0页 |
· 柠檬酸钠添加量的影响 | 第27-29页 |
· 纳米金溶胶的稳定性 | 第29-30页 |
· 结论 | 第30-32页 |
第二节 疏水性纳米金单层LB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32-38页 |
·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32页 |
· ITO基片处理 | 第32页 |
· 纳米金氯仿溶液的制备 | 第32-33页 |
· 二维纳米金单层LB膜的制备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 纳米金单层LB膜π-A等温线 | 第33-34页 |
· 纳米金单层LB膜的表面形貌 | 第34-35页 |
· 纳米金单层LB膜的表征 | 第35-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吸附于正十六烷基硫醇的纳米金单层LB膜制备及表征 | 第38-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38页 |
· 亚相溶液的配制 | 第38页 |
· 十六烷基硫醇-nano-Au/ITO电极制备 | 第38-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0页 |
· 十六烷基硫醇-纳米金单层LB膜π-A等温线 | 第39-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第三章 血红蛋白在二维纳米金单层LB膜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 第42-52页 |
3.1.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2-43页 |
· Hb/Nano-Au/ITO电极制备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 Hb/nano-Au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3-44页 |
·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44-47页 |
· 对H_2O_2电催化 | 第47-48页 |
· 工作电位的选择 | 第48-49页 |
·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第49-50页 |
· 稳定性与重现性 | 第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基于辣根过氧化酶的电流型双氧水生物传感器研究 | 第52-62页 |
·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52-53页 |
· HRP/Nano-Au/ITO电极制备 | 第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8页 |
·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53-55页 |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55-56页 |
· 传感器对H_2O_2的电化学响应 | 第56-57页 |
· 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第57-58页 |
· 传感器的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测定 | 第58页 |
· 传感器的稳定性与重现性 | 第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基于LB技术在二维纳米金单层膜固定肌红蛋白及其电化学活性研究 | 第62-68页 |
·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62页 |
· Mb-二十二酸甲酯/nano-Au/ITO电极的制备 | 第62-6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 Mb-二十二酸甲酯/nano-Au/ITO电极的制备 | 第63-64页 |
· Mb-二十二酸甲酯/nano-Au/ITO电极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 第69
页 |